當前能源政策應重新檢討 不容以「重工業,輕民生」的錯誤手段, 犧牲民生消費用電者的權益

當前能源政策應重新檢討 不容以「重工業,輕民生」的錯誤手段, 犧牲民生消費用電者的權益

2022/03/10

本年3月3日爆發興達電場開關場停電事故,造成全台549萬用戶大斷電災情,這是繼去年513停電事件之後,又一起更加嚴峻的斷電災難,創下僅次於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最大規模的停電事件,造成民生與工業損失最為慘重的事故。

回看過去5年期間,總共連續爆發5次大停電,每次停電皆造成不少災況,曝露出當前的政府能源政策已出現問題,導致民生消費與工商業蒙受重大損失,執政當局每次肇事之後檢討,都說要痛定思痛,嚴加改進,但結果呢?

根據媒體報導,303停電事件,導致全台灣549萬戶無電可用,130萬戶無預警停止用水,連帶爆發全台共328件電梯受困事件,2千多處交通號誌故障異常,高鐵、台鐵各有三班次、三十六列次受到影響,波及4,185名旅客,高捷、高雄輕軌緊急停駛、500多間郵局自動櫃員機一度無法提領,部份電信公司基地台當機,尤以台南、高雄的用戶影響最大。停電造成全國民生災情,從北到南,無一倖免。台南、高雄一帶更是重災區。停電事件,同時也使得國內的半導體、光電、石化、鋼鐵等產業嚴重受創,工業界的損失,估計高達上百億元。

0310 (3).jpg
0310 (1).jpg

過去幾年以來,政府強力推動能源發展與轉型政策,目標設定計畫於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屆時達成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能源配比目標。但是言猶在耳,過去五年以來,卻接連創下5年5次大停電的空前紀錄(見附表一)。光是去年就爆發三起停電事件,使得當時總統蔡英文必須親自出面致歉,直言她也不能接受(停電)!要求內部立即進行檢討,但去年的道歉之後,時至今年,跳電事件竟再度發生,全台停電的噩夢,並未就此終止!

為確保國內電力供應系統的穩定及安全,《電業法》第27條規定,發電業及售電業銷售電能予其用戶時,應就其電能銷售量準備適當備用供電容量,並向電業管制機關申報。

觀察國內電力供電穩定程度,台電公司官網公布兩項指標,一是備用容量率,二是備轉容量率。前者用以衡量當年系統發電端的供電可靠程度計算方式是以系統在各發電機組正常發電下可提供之最大發電容量(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扣除每年之「最高小時用電量」(系統尖峰負載)之差額,再除以尖峰負載量所得到百分比。後者用以衡量每日供電可靠度之指標,其計算是以當天系統淨尖峰供電能力,扣除尖峰負載後的差異值,再除以尖峰負載量所得到百分比,供電能力計算已扣除電力系統歲修(機組大修)、小修(機組檢修)及故障機組容量,代表電力系統發生突發性的電源喪失事故時,系統所能處理該電源喪失事故的餘裕。

2012年起,經濟部同意台電公司每年備用容量率目標值為15%(見圖一)而根據台電公司官網公布數據,2016-2018年,台電公司備用容量率過去實績值各為10.4%、9.8%、10%,明顯低於政府核定目標值15%,2019-2020年雖然回升到16.8%、16.4%,但2021年再度降至13.5%,顯示台電供電可靠程度出現警訊!

備用容量率_110 (1).png

而在303大停電當天,台電公司發佈事故新聞稿表示,當日上午系統備轉容量率達24.61%,可提供電力是707萬瓩,遠遠高於台電公司官網公告備轉容量率餘裕充足的10%數值(6%達警戒值將增加限電機率)。從本次斷電情形觀之,台電公司揭露3月3日備轉容量率24.61%,用來處理斷電意外,應該餘裕充足才是,但卻出現完全相反的結果,不禁另人質疑台電公布數字的真實性,並無法如實地反應供電系統的每日穩定度!

回顧2021年5月13日爆發的「513大停電」事件,當時興達電廠四組燃煤機組跳電,影響全國達415萬戶無電可用,而當天公布的備轉容量率為10.03%(近367萬瓩電力),應屬餘裕充足的狀態,但事故發生後台電公司施行五小時共計六輪的緊急分區輪流停電,何以致之?從經濟部公布該次事故檢討報告中顯示,當日事發時備轉容量率不如數值,其因素包含太陽光電出力逐漸下降、該年水情不佳,水力廠無法增加發電、抽蓄電廠需配合節水,機組無法連續滿載運轉等因素。從上所知,台電公司公告的備轉容量率,其計入不穩定的太陽能電力及水力供電來源,因此導致台電統計數值的真實性,難以被查知!如果台電公司一直無法詳實說明備轉容量中「穩定」與「非穩定」電力供給能量的比例,則台電目前公布的備轉容量率數值,將再度淪為政府規避問題與推卸責任的數字遊戲,不僅難昭公信,亦無法迫使政府誠實面對能源政策失靈的錯誤。

從經濟部公布本次停電事件的檢討報告中,亦突顯台電公司電網結構出現系統性瑕疵,以及人員專業訓練不足,窘於應付緊急事故,導致備轉容量電力調度出現災難性的錯誤。

本會認為,近期連續爆發的全台停電災情,正在敲響台灣未來缺電的警鐘,主因難以脫離目前的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的因素,導致備載電力供給趕不上需求的具大挑戰。而供給量能的挑戰,不僅來自執政團隊廢除核電決策的操之過急,銜接的非核綠能建設速度太慢,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受制氣候影響造成產能的不穩定,復以新增天然氣接收站面臨環保生態抗爭拖累進度,導致備載電力供給系統幾乎失靈。需求面則是錯估國內半導體業的蓬勃發展,窮於應付科技產業擴廠所需鉅量電力的需求,令全體民生用電被迫犧牲權益,無人可以倖免必須共同承擔政府政策錯誤的代價。

電力固然是工業之母,但電力亦為民生之父。面對將來仍然無法完全排除的停電危機,本會呼籲政府應該重新評估各項電力建設計畫,務實檢討能源政策,成立「獨立電業監管機制」,由電業及產業等專業人員管理監督,以確保台灣電力正常運作。配合綠能發電系統建置進度,徹底體檢其建置進度、改革電網結構問題,此外,政府應當迫切關注台電公司人才斷層與專業能力提升需求,要求全面加強模擬訓練,提升應變能力,以維持民生與產業經濟的永續發展。

面對當前錯誤的政策,如果不思檢討改革,未來勢必再度影響民生消費的用電需求,繼而衍生電費調漲、成本增加的爭議,消基會為消費者權益的代言團體,自303大停電以來,迭次接到許多消費者意見反映,應為全國的民用消費用電者的權益把關,不容許政府在處理備載電力供需失衡問題,採取「重工業,輕民生(消費者)」的錯誤手段,藉著犧牲民生用電消費者的權益,來做為穩定工商業用電的代價。如果政府確有犧牲全國民生消費者用電的錯誤政策,應該重新檢討。

本會為此謹提出呼籲,請政府切實檢討當前備受國人垢病的能源政策,記取近年多次發生大停電的教訓,立即思考當前國家現實電力供應條件與需求,改弦易轍,務實調整不切實際的能源政策,不可犧牲民生消費用電的需求,迴避消費者需要穩定可靠電力供應的基本權利,以保障人民應有的民生消費福祉

最後再告誡我們的政府,消費者要的是電力,不是雞排!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