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歷程 消費1.0-4.0

  •  

消費1.0 消保權益的啟蒙與覺醒

  • • 受1980年「多氯聯苯受害事件」的影響,消基會率先以組織化的醫療與律師團隊,提供受害者醫療救助與法律協助,並向廠商法律索賠,開啟民間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的濫觴。 

  • • 推動政府「商品標示法」立法,確保消費者行使知情與選擇的權利。 

  • • 1981年5月發行《消費者報導》雜誌,40年來從未間斷,並堅持無商業色彩,持續深耕消費教育、厚植消保意識沃土。兩度獲頒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受評選為「年度最佳雜誌」殊榮。

  •  
  • 消費2.0 風起雲湧,完成消保法制化

    • • 1994年1月11日,耗時十三年推動的我國第一部《消費者保護法》,公佈施行,為臺灣消保運動建構堅實法律基礎。 
    • • 成功推動「食品過敏原標示」、「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等強制規定,並同時引進「食品產銷履歷」制度,敦促政府與企業落實食安監督政策。 
    • • 協助政府修法、制訂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衡平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
    •  
    • 消費3.0 全球化、數位化浪潮的跨境挑戰
    • • 1994年以正式會員身份成功加入國際消費者協會(Consumers International;簡稱CI),與240多個成員組織及夥伴合作,在全球化浪朝下,結合國際消保組織,持續為消費者打造更公平、更安全的永續消費環境。 
    • • 2017年加入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nternational Consumer Research & Testing),將以消費者利益為導向的聯合研究和測試報告,帶入國門,便利引用安全和持續使用的商品和服務資訊,提供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及消費參考。 
    • • 先後與港、澳、韓、日、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的消費者保護組織締結協議,建立共同合作機制,解決跨境消費爭議,為國人及來台國際消費者提供有效、可行的跨境服務。
    •  
    • 消費4.0  在地消費,永續消費 和諧共榮新願景
    • 鑑於各地國情不同、消費文化存在差異,全球化浪潮與數位經濟的來臨,固然帶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但也帶來相對新類型的消費議題,例如美國要求台灣進口使用萊克多巴胺作為飼料添加的豬肉和內臟進口,又例如為彌補台灣不同產季的消費需求,來自東南亞各地的進口農產品經檢驗出違規使用農藥的問題,在在使多年來為台灣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而建立的本土把關機制,幾乎破功失靈,並重大挑戰政府的監管與治理能力。

    • 在消費意識抬頭的年代,如何透過消費者的主張與選擇,透過自我的重新省思,回到本士,擴大在地消費,鼓勵本土小農、小商家,創建自我品牌價值,進而達到吸引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的正向意義,創造產消共享共榮的新時代,也許是消費者可以思考的新方向!

    • 此外,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同時帶來環境污染、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如何節能減碳,減少污染、更是新時代消費者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進步價值的同時,共同覺醒和善盡責任的時候,消基會願意和消費者、企業三方共同攜手合作,共創產消和諧,永續消費的新時代。

    •  

消費覺醒 Consumer Awareness 3大價值主張
環境友善

公平正義

在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