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緊繃下,自助餐廳衛生防疫措施調查— 近半數業者防疫與衛生措施有待改善

疫情緊繃下

自助餐廳衛生防疫措施調查

近半數業者防疫與衛生措施有待改善

2021/04/14

自助餐提供年輕學子、上班族快速又營養的菜色,以多樣的選擇滿足各式各樣的需求。然而自助餐服務人員的衛生習慣、餐點放置方式、餐點食材選擇等,都可能影響用餐民眾的食品衛生安全,在外食族比例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影響層面較過去更廣更深。

|
台灣於去年(109年)一月出現第一例Covid-19確診以來,重創餐飲業、旅遊業等,依經濟部統計處統計,109年四月份餐飲業營業額僅有近4千8百萬,而隨著時間推移,民眾由最初的恐慌,漸漸習慣將防疫視為日常。去年五月起餐飲業營業額逐漸回升,至八月份來到高點7千3百萬餘,甚至高出107年6千8百萬與108年7千2百萬,如下表所示:

|

擷取.PNG

表一:107-109年餐飲業營業額與109年Covid-19確診數(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衛福部)

|

去年3月份消基會發布「自助餐廳防疫措施調查」,檢視北中南自助餐廳之防疫措施,發現戴口罩、量體溫、提供酒精、菜餚加蓋等防疫措施施行的比例均低於20%。這些防疫措施也正是消費者在意的衛生安全措施,時至今日,餐飲業者是否會因疫情減緩而鬆懈,用餐環境又隱藏何種衛生安全疑慮,此為今年度「自助餐廳衛生安全調查」的調查重點。

|

  • .調查期間:110年2月2日—110年3月10日
  • .調查範圍:台北市68家、新北市5家、台中市10家、台南市17家、高雄市23家、基隆市1家、新竹縣1家,共125家。
  • .調查項目:自助餐廳防疫與衛生措施調查。

|

P_20210414_101314.jpg

|

調查結果發現,經歷一年疫情肆虐,多數項目相較去年均有進步,唯有收銀員接觸食物一項退步較多、桌面清潔度些微不及去年,各項結果請見下表,以下針對本次調查中待改善項目一一說明:

| 

2020

2021

增減

服務人員配戴口罩

93%

97%

4%

桌面乾淨

89%

85%

-4%

收銀不接觸食物

80%

65%

-15%

菜餚加蓋

19%

63%

44%

場所設有酒精

19%

45%

26%

設有洗手臺/洗手處

28%

37%

9%

要求入內戴口罩

6%

42%

36%

張貼「禁語」

9%

42%

33%

設置用餐隔板

-

6%

-

量體溫

6%

8%

2%

表二:110年自助餐衛生安全調查結果(資料來源:消基會)

|

 

  • 一、收銀兼夾菜
  • |

消基會於民國96年曾檢驗鈔票表面細菌,結果發現75%的樣本中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17%的樣本中有大腸桿菌,若摸過鈔票再接觸食物,吃下肚後可能會腹瀉、噁心,甚至引發食物中毒。

|

本次調查中有35%的自助餐廳收銀員,同時須直接接觸食物,如盛飯、夾菜、切肉、送餐等,比去年調查的20%高出許多,也是本次調查中退步最多的項目,不論直接還是間接接觸食物,都讓民眾飲食安全蒙上陰影,甚至可能成為病菌傳播的渠道。

|

自助餐配圖_工作區域 1.jpg

圖 1收銀員同時須接觸食物,左為小愛自助餐,右為豪華自助餐

||
對於人力有限的自助餐而言,難免有一人身兼多職的情形,但仍應做好衛生措施:最簡單的方式可以穿脫手套、勤洗手等,隔絕錢與食物接觸;或善用科技,如行動支付等,雙方都可避免接觸金錢;資金較充裕的店家亦可考慮使用點餐機,由消費者向機器購買餐卷,維持工作人員手部清潔。

|

  • 二、菜餚無加蓋
  • |

自助餐廳菜色多樣,一字排開後令人垂涎三尺,然而以開放性陳設餐點,在消費者夾取過程中,如有交談、咳嗽、打噴涕等行為,可能導致菜餚成為細菌與病毒的溫床。

|

相較於去年調查僅有19%的餐廳在菜餚上加蓋,本次調查增加為63%;同時店內標示「禁語」等字樣者,亦由去年的9%提昇為42%。不論是菜餚加蓋還是禁語標示,皆可能為疫情帶來的衛生措施改善,但相較其他調查項目,畢竟還是有過半數的業者並未提醒用餐客人用餐時禁語,不無造成室內客人口沬相互傳播的可能,這點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

自助餐配圖_工作區域 1 複本.jpg

圖 2 菜餚以開放式陳列,左為郭師傅自助餐,右為祥意素食館

|
新冠疫情為自助餐廳帶來衛生措施調整,對消費者來說是意料之外的紅利,本會亦期許自助餐廳業者能時時檢視餐點衛生防護,對於開放式陳設餐點的店家,建議使用隔板或蓋子,遮擋用餐人員及打菜人員的口沫及落塵沾染菜餚,由消費者健康的角度出發,才能長久經營。

|

  • 三、半數沒有洗手處、也缺少提供酒精消毒
  • |

飯前洗手是基本的衛生習慣,過去一年來因疫情緣故,政府更是大力推廣勤洗手,並建議業者對於上門消費者,事先提供酒精消毒,然而根據本次調查,僅有37%的自助餐廳有提供洗手設備、45%店家提供酒精,儘管相較去年(28%、19%)已有提昇,仍皆未達半數,衛生與防疫效果,確實並不理想。

|

消基會提醒消費者,在外用餐亦須記得餐前洗手,若用餐地點沒有洗手處,可自備乾洗手、酒精為雙手消毒,避免病從口入。消基會並進一步呼籲餐廳業者及服務人員、廚師,應該於接觸餐點前後勤洗手,維持衛生安全,並在餐廳內設置提供客人的洗手處,並提供酒精供客人用餐前消毒。

| 

P_20210414_101623.jpg

|

  • 四、用餐無隔板
  • |

一般室內公共場合,若無法保持一公尺安全距離,均須配戴口罩,然而用餐時勢必得將口罩取下,於用餐尖峰時間櫛比鱗次的消費者近距離一起用餐,恐將成為病毒傳播的管道之一。故今年度調查新增用餐隔板項目,結果卻僅有6%的自助餐廳設有用餐隔板。

|

對於場地及座位數有限的自助餐廳而言,要保持室內安全距離實有困難,消基會建議使用用餐隔板阻隔,可防止顧客間飛沫傳染。以使用隔板的業者也應定期消毒隔板,給消費者安全健康的用餐環境。

|

  • 五、多數餐廳並未測量體溫管控進出
  • |

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是防疫的必備三法則,若業者能於消費者入場時量體溫,防止發燒者進入,將可保護其他消費者健康。然可能礙於人力等因素,去年(6%)及今年(8%)入內量體溫的自助餐廳均不到10%。

|

為避免自身營業場所成為病毒傳播處,希望業者能加強對消費者與工作人員的體溫控管,防止感染者接觸食物,人員如有身體不適,也應在家休息,減少傳染風險。

|

  • 六、口罩戴一半
  • |

疫情來襲幾乎人人都養成了戴口罩的習慣,本調查中餐廳服務人員97%有配戴口罩,然而其中10%卻未正確遮住口鼻,口罩僅配戴到一半,消基會呼籲作為第一線接觸食物者,應有更佳的衛生習慣,不僅應正確配戴口罩,烹調食物者也應戴上帽子、手套,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污染。

|

自助餐配圖_工作區域 1 複本 2.jpg

圖 3 服務人員口罩未戴實,左為綠原品健康蔬食全自助餐,右為凱英自助餐

|
109年12月啟動之「秋冬防疫專案」規範民眾出入八大類場所須配戴口罩,儘管其中並不包含餐廳,但考量自助餐多為開放式、半開放式,消基會建議消費者於夾取餐點時仍應戴上口罩,並避免交談。此次調查餐廳中有42%要求入內需配戴口罩,雖然相較去年(6%)增長不少,但是仍有半數以上自助餐廳未嚴格要求入內需配戴口罩,防疫效果令人擔心。

|

總結與呼籲

|

依照勞動部統計,「住宿及餐飲業」就業者及受雇者人數過去一年不減反增,此次調查中收銀員接觸食物的比例卻增加不少,消基會呼籲餐飲業業者應自律,多一次消毒、多一道防護,就能多保護消費者一些,況且於現今社會已有許多解決方案(如行動支付、點餐機),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時刻,更應多加警惕。

|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卻也提昇了自助餐的衛生措施,不論菜餚加蓋、人員配戴口罩、洗手處等,皆比去年進步,期望這些措施並非「疫情期間限定」,而是成為國人新的生活方式,本會亦將持續關注自助餐廳之衛生安全措施,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

P_20210414_101841.jpg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