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行為猖獗,政府應正視並積極拿出辦法,協助公益組織捐款帳戶避免被詐騙集團不法濫用

詐騙行為猖獗,政府應正視並積極拿出辦法,協助公益組織捐款帳戶避免被詐騙集團不法濫用

2025.07.03

        近年來,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為社會的一大隱憂。令人憂心的情況是,連消基會的捐款帳號也不幸成為詐騙集團的利用對象。民國(下同)1135月至6月間,消基會接獲2筆附有異常註記的「捐款」,經過調查,發現詐騙集團透過InstagramIG)或Google尋找民眾投資虛擬貨幣(類似用語包括虛擬通貨、加密貨幣、加密資產、虛擬資產等語,請消費者在接收到類似項目時請務必不要因為投資利潤失去警覺性與安全性,更要仔細明辨是否為詐騙,若有疑問請直接來電本會)。在正式轉帳前,詐騙者會先提供一個銀行帳號給受害人匯款,以測試其帳戶的可用性,結果消基會的捐款帳戶便不幸成為詐騙集團的測試對象,這不僅影響了消基會的信譽,甚至公益組織擔憂帳戶可能因此成為「凍結戶(警示戶)」,那麼經費運作將頓時受到嚴重打擊。


        截至114625日止,消基會已累計收到40筆此類可疑捐款,並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不僅是消基會的帳戶受到利用,其他公益組織也遭遇類似情況。而這些所謂的「不樂之捐」可別以為是公益組織可隨意運用的資產,因為消基會在1131223日接到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的要求,需至該局製作筆錄;而在114421日,又收到台灣台北地方檢察署的刑事傳票,要求以被告身份接受偵查庭訊。消基會在赴訊時表示,對於這些非本意之「捐款」,同意依原匯款人申請退回,顯示對於這一事件的負責態度。

        然而,公益帳戶被詐騙集團利用之風險仍然存在,消基會耗費人力物力處理42筆異常註記捐款退還之餘,也苦思如何避免類此事件一再發生,經向金融機構洽詢,得到的答案是「除非關閉帳戶,否則無法避免防範」,此回應讓消基會備感無力,擔心未來可能因接獲過多警局或地檢署通知而疲於奔命,亦擔憂消基會帳戶會無端遭列為警示帳戶而凍結,影響會務運作。然面對此可能之風險,消基會除憂慮外竟無計可施,僅能被動應對,際遇之窘迫,無疑為詐騙事件的另類受害人。

        然而,令人難過的是,直至114625日為止,消基會仍然不斷收到類似款項,註記內容與165「打詐儀表板」的類型相關,如假交友(投資詐財)、假投資詐騙等,這些情況值得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根據刑事警察局統計資料:年度詐騙案件發生數量從109年的23054件暴增到113年的101122件,財損金額也一路攀升,從109年的42.55億元暴增到11311底的393.78億元/新台幣(刑案紀錄表數據),若是根據刑事局從去年8月上路的「打詐儀表板」則更為驚人。

        根據刑事警察局打詐儀表板揭示的數據,從1138月起,台灣平均每月詐團犯罪所造成的民眾財產損失最少都在119億元/新台幣以上,其中以1138月單月財損高達138.29億元最高。

        詐騙集團橫行,盤點113年全台詐騙財損金額,光是打詐儀錶板上路後的812月,詐騙財損金額就高達629.62億元,同期受理報案件數就高達93379件,推算全台整年詐騙金額至少破千億元。

1138月至12月詐騙手法前5

詐騙手法

受理數(件)

財損金額(元)

假投資詐騙

22,399

4164001

網路購物詐騙

12,567

35072

假買家騙賣家

10,192

95503

假交友(投資詐財)

6,210

783347

中獎通知

5,587

58733

資料來源:165打詐儀錶板網站公布數據彙整


        事實上,在消基會貢獻的義務律師團律師也有承辦詐騙訴訟的經驗,消基會彙總該等詐騙類型有以下態樣:


  1.         1.詐騙案類型:
            靈骨塔交易、假股票投資、虛擬貨幣投資、感情詐騙、大量奶粉買賣、爛尾樓假建案裝潢、假錶、求職、民間融資、打工賺外快、網購交易、假冒金融機構及檢警詐騙、家庭緊急事故。
  1.        
            2.須防範是詐騙案的情況:

             (1)下載不明投資app軟體投資股票、虛擬貨幣。

             (2)靈骨塔、骨灰罐,更換材質、越買越多。

             (3)網友、商家小額交易取得信任後,開始大量叫貨後即不付錢。

             (4)要求借用帳戶進行資金流動,在無法確認對方的真實身分,以及款項的來源時,十之八九是詐騙。


        根據消基會義務律師們承辦的詐騙相關案件,可以看出詐騙與生活息息相關,稍一不慎,民眾便極可能掉進陷阱,造成財務上的重大損失。

        面對猖獗的詐騙情事,消基會呼籲:

        政府單位

        內政部警政署、金管會在查察警示帳戶時,亦應同時關注公益組織帳戶被詐騙集團利用的狀況,針對公益組織目前面臨的窘境,研議如何在實務上給予行政上之協助,以避免公益組織的帳戶受到波及,進而致公益組織之運作受有影響。

        一旦公益組織帳戶被波及,亦應詳予查明該公益組織是否確實參與詐騙案,抑或僅是無辜之受害者,再決定是否將該帳戶列為警示戶而凍結,避免一經被害人報案即將公益組織帳戶列為「警示戶」或「凍結戶」,影響公益志業的運作。

        金融機構

        當金融機構進行櫃臺關懷服務時,對於在匯款單上有奇怪註記的客戶,應該給予特別的關懷和提醒。這些奇怪的註記可能暗示著潛在的詐騙風險,因此,櫃臺人員應主動詢問客戶相關情況,並提供必要的資訊和建議,以免不知情的民眾受到詐騙的影響。

        金融機構還應該加強培訓櫃臺人員,讓他們能夠識別可疑的交易模式和行為,並了解如何有效地與客戶溝通,增強客戶的防詐騙意識。

        民眾

  •         1.針對日益嚴重的詐騙問題,消基會呼籲社會大眾提高警覺,特別是在面對任何可疑的金錢交易或投資邀約時,務必要仔細核實其來源。詐騙者往往利用人們的信任和善心來達成不法目的,因此,民眾在進行任何形式的轉帳或投資前,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
            2.對於來自社交媒體或不明電話的投資或捐款邀約,應保持懷疑態度,避免輕易相信和轉帳。
  •         3.選擇受信賴的支付平台進行交易,避免使用不明或不安全的支付方式。
  •         4.不隨意按下不明或陌生的網路連結,以免誤入詐騙集團的陷阱。
  •         5.定期檢查自己的銀行帳戶和信用卡帳單,及時發現任何可疑的交易,並立即向銀行報告。
  •         6.若發現可疑的詐騙行為,應立即向警方或相關機構報案,並提供所有可能的證據,以協助調查。

        消基會相信,唯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止詐騙行為,保護每一位民眾的財產安全。讓我們攜手對抗詐騙,守護社會的信任與安全!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本文發佈後,消基會發文給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該會之回應,敬請參閱:

https://static.iyp.tw/40125/files/4556da8b-c838-42ce-a18e-b39cc4c6545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