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草莓即食品調查測試 約9成檢出農藥殘留

2024草莓即食品調查測試

約9成檢出農藥殘留

2024.05.10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間為臺灣的草莓季,這個時節是草莓的盛產季節。草莓口感酸甜,顏色及模樣都很討喜,直接食用或製成各式草莓即食品如蛋糕、大福、甜點等,都非常受各年齡層消費者喜愛。草莓屬於連續採收的農作物,若氣溫不穩定,易發生病蟲害,農民為了防範病蟲害及避免抗藥性的發生,可能會頻繁輪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造成農藥殘留的風險提高。

  市售草莓除了臺灣自產之外,由日本、韓國等地進口的草莓亦非常受消費者青睞,但近年來進口草莓於邊境檢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的情況時有所聞。統計近2年邊境檢驗進口草莓不合格的件數,2022年不合格件數37件,2023年有28件,檢視2年草莓不合格出口國中,以日本63件最高,其餘為美國和土耳其各1件;另外,由食藥署公布的抽驗資料中發現(品名為草莓者),2022年抽驗50件,有8件不合格,不合格率16%,2023年抽驗82件,有15件不合格,不合格率18%,檢出率並無明顯改善。

  經水洗過的草莓容易腐爛、發霉,因此一般消費者在新鮮草莓購買後,若不馬上食用,會先挑除壞掉或發霉部分後再冷藏,待食用前才進行清洗,以利延長保存。本會多次接獲消費者詢問草莓蛋糕或甜點等草莓相關食品,在放置1~2天後,草莓看起來還是新鮮狀態,因此對這類草莓即食品的草莓是否有經過清洗產生疑問,因為草莓在種植期間可能有噴灑農藥,有些消費者在食用這些含新鮮草莓的食品會產生顧慮。為釋解消費者的疑問,本會進行市售草莓相關即食品的草莓農藥殘留調查測試,以作為消費者選購、食用時的參考。

 

樣品

  2024年2月間,於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的蛋糕、麵包及甜點專賣店購買,共計購得17件樣品(編號1號及5號於2/19及2/26共採樣2次,2次採樣視為個別樣品),其中臺北市9件、新北市5件、臺中市1件、臺南市1件及高雄市1件。(調查項目與測試方法請見表1)

 

表1、調查項目與測試方法

調查與測試項目

調查與測試方法

檢驗標準

調查檢驗單位

411項農藥殘留

農藥殘留410項依據2022817日衛授食字第1111901537-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MOHWP0055.05)(註:實驗室擴充原方法適用基質,非屬食藥署該項認證範圍。)

 

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依據20181130日衛授食字第1071902338-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殺菌劑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之檢驗(二)(MOHWP0054.04

(註:實驗室擴充原方法適用基質,非屬食藥署該項認證範圍。)

參考《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中草莓及小漿果類限量標準

振泰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1項農藥殘留測試(調查與檢測結果請見表6)

  參考《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中草莓及小漿果類限量標準,目前共有146項限量標準,本次17件樣品中,有16件檢出農藥殘留,檢出品項總計43項,除2項不得檢出及1項過量外,其餘就《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來說,殘留量均在容許標準內。另外,依據衛福部《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修正資料可以知道,農藥殘留容許量的制定為經過審核農藥的毒性資料、農作物殘留量消退試驗資料、核准登記使用方法等科學性資料,參酌國際間標準,評估國人對各類農作物取食總量之累積風險,並會商農業部,再經由專家委員審核通過,但考量本次17件樣品均為即食食品(簡稱即食品),其風險若以現有的限量標準來衡量是否恰當,還有待主管機關說明。

  本次調查411項(含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農藥殘留測試,在第一次採樣(2/182/22),15件全數檢出農藥殘留,其中編號9號檢出第滅寧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中草莓及小漿果類限量標準,其中編號1號及5號樣品,因複測樣品量不足情況下,第一次僅測試410項農藥殘留,未能得知「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是否有殘留狀況,故此2件樣品進行第二次重新採樣及411項農藥殘留測試。另外,5號樣品在第一次測試結果中,檢出二氯松及三氯松,「二氯松」是屬於「不得檢出」的農藥殘留種類,「三氯松」則是屬於草莓及小漿果類中「不得檢出」的農藥殘留種類;第二次採樣編號1號及5號樣品進行411項農藥殘留測試後,1號樣品第一次檢出13項農殘,第二次檢出17項農殘,而5號樣品在第二次測試則完全無檢出,雖購買來源及品名相同,但因採樣時間不同,因此視為不同檢體,且考量樣品為市售即食品,原料來源消費者無法得知,故檢出「不得檢出」之農藥殘留的後續追蹤,僅能仰賴主管單位進行。

  比較2022年本會調查測試12件國內外鮮草莓(未經清洗)農藥殘留(請見本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第491期)結果發現,202212件樣品(國產6件、日本產5件及韓國產1件)檢出40項農藥殘留,其中「不得檢出」的農藥殘留有5項(國產樣品2項,日本產地有3項);本次17件草莓商品的草莓樣品則檢出43項農藥殘留,其中「不得檢出」有2項。兩年度的調查中檢出30項相同農藥殘留,再比較各種農殘測得的最高濃度,2024年度有19項濃度較高,2022年度有9項濃度較高,另有2項濃度相同(詳見圖1);就檢出率觀察也可以發現2024年農藥殘留檢出率較偏高(詳見圖2),比較內容請見表2。另外,比較20222024兩年度的調查,只在2022年鮮草莓檢出的農藥殘留有10項(如表3),只在2024年草莓即食品的草莓檢出的農藥殘留則為13項(如表4)。

 

2、比較2022年鮮草莓及2024年含草莓商品農藥殘留測試

測試年份

樣品數量

檢出農殘

品項數量

不得檢出

農殘品項數量

30種相同農殘測得較高濃度數量

30種相同農殘檢出率較高數量

2022鮮草莓

12

40

5

9

10

2024草莓

即食品

17

43

2

19

20

 

官網-01 (圖1).png

圖1、2024年草莓即食品的草莓及2022年鮮草莓30項相同農藥殘留測試檢出最高濃度比較

  

官網-01 (圖2).png

圖2、2024年草莓即食品的草莓及2022年鮮草莓30項相同農藥殘留測試檢出率比較

 

表3、只有在2022鮮草莓(樣品共12件)檢出的農殘品項,以檢出率排序

品項

檢出次數

檢出濃度範圍(ppm

檢出率(%)

最低

最高

賽派芬

1

0.09

0.09

8

賽果培*

1

0.12

0.12

8

滅派林

1

0.15

0.15

8

脫芬瑞*

1

0.02

0.02

8

氟大滅

1

0.03

0.03

8

克凡派*

1

0.02

0.02

8

平硫瑞

1

0.17

0.17

8

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

1

0.23

0.23

8

賽安勃*

2

0.02

0.02

17

氟尼胺*

3

0.1

0.13

25

註:品名含「*」者為不得檢出之品項。

  

表4、只有在2024草莓即食品(樣品共17件)檢出的農殘品項,以檢出率排序

品項

檢出次數

檢出濃度範圍(ppm

檢出率(%)

最低

最高

滅芬諾

1

0.05

0.05

6

速殺氟

1

0.01

0.01

6

派滅芬

1

0.02

0.02

6

四氯異苯腈

1

0.23

0.23

6

三氯松*

1

0.39

0.39

6

二氯松*

1

0.05

0.05

6

賜派芬

2

0.02

0.02

12

納乃得

3

0.01

0.26

18

芬普蟎

3

0.01

0.03

18

第滅寧

4

0.01

0.9

24

氟比來

5

0.02

0.82

29

普拔克

6

0.03

2.95

35

益達胺

6

0.02

0.48

35

註:品名含「*」者為不得檢出之品項。

  

  為方便消費者排序不合格樣品的危險程度,表5分別列出2022年及2024年危險指數(Hazard Index,HI)。本報告定義危險商(Hazard Quotient,HQ)為農藥檢出濃度與殘留容許量標準之比,HI為各危險商之加總。比較2個年度HI較高的前3名,2022年為編號11號檢出7項農殘(HI 24.3),9號檢出4項農殘(HI 15.0),10號檢出3項農殘(HI 10.0),以上3件樣品的產地均為日本;2024年則為編號5號檢出16項農殘(HI 44.4),9號檢出13項農殘(HI 8.0),7號檢出17項農殘(HI 1.1)。
比較2個年度的HI平均值分別為5.0及3.6;剔除最高HI的1件樣品,HI平均值分別降低至3.2及1.1;剔除最高HI的2件樣品,HI平均值分別降低至2.0及0.6;剔除最高HI的3件樣品,HI平均值分別降低至1.2及0.6。

  

表5、2022及2024年危險指數

202212件樣品

202417件樣品

編號

危險指數

編號

危險指數

1

0.3

1

0.9

2

1.1

1-2

0.8

3

0.2

2

0.7

4

3.4

3

0.5

5

0.9

4

0.9

6

2.3

5

44.4

7*

2.1

5-2

0

8*

0.1

6

0.4

9*

15.0

7

1.1

10*

10.0

8

0.6

11*

24.3

9

8.0

12

0.0

10

0.1

 

11

0.1

12

0.9

13

0.4

14

0.9

15

0.7

註:編號含「*」者產地為日本。

  

  在2022年鮮草莓調查測試中,臺灣產地6件中有2件不合格,日本產地5件中有4件不合格,表5中日本的HI也較國產的高;剔除最高HI樣品3件,2022年及2024年HI平均值分別低至1.2及0.6。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約10年前就已經研擬出一套不需要使用化學合成農藥,改以應用健康種苗、田間管理、監測及非農藥資材(對環境友善的植物保護資材)等的「預防」為主軸的整合性病蟲害管理技術,希望農作物在栽培期間能夠擺脫化學合成農藥的陰霾。

  

結論
給消費者的建議

1.草莓可以製作多種食品,但本次調查發現該等草莓即食品還是有農藥殘留問題存在。對於很多以外食為主的消費者,每日是否可以食得安心,往往只仰賴業者製造良好的食品,故消費者在食品的選擇上一定要多替自身把關,對於風險不確定的食品應斟酌是否購買食用。

2.對於許多草莓控的消費者,建議可以選購新鮮草莓食用,據農業藥物試驗所發布訊息:草莓經清洗和去除蒂頭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達47~92%。多次清洗後再食用,可以降低食入農藥殘留的風險;另外,也可以優先選購基於植株健康管理的整合性病蟲害管理種植的草莓,如以預防蟲害為主軸的室內栽培,或以奈米鈣矽肥料強化植株健康種植的草莓。

3.有結石體質的消費者應減少食用草莓,因為草莓富含草酸,若飲水量及鈣質攝取不足,無法形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將進而導致結石產生;草莓表皮的蛋白質易引起過敏,有過敏體質的消費者也要斟酌食用;草莓表面的小籽,含膳食纖維會刺激腸道蠕動,加上草莓含的鉀離子,大量吃會導致腸道細胞滲透壓改變,易引起腹瀉或造成腸道蠕動過快等不適症狀;腎臟病患者需控制鉀離子攝取量,也不宜多吃草莓。

 

給主管機關的建議

1.本會本次檢出的農藥種類、相同農藥殘留最高濃度檢出數量及檢出率,均較2022年本會所做檢測數據為高。雖然依《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來說,本次檢測的17件樣品除1件檢出不得檢出的農藥及1件過量外,其餘殘留量均在容許標準內,但考量其為即食品,危害指數恐令人更有疑慮。因為消費者並沒有清洗的機會而將這些農藥殘留的即食品直接下肚,且食用年齡層涵蓋兒童到老年長者甚至生病者,這些風險以現有法規規定農藥殘留數量標準是否恰當,主管機關應重為檢視,進行研究評估是否應為更嚴格的要求,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

2.檢驗結果數據除可用於符法性判定,建議研擬提供危險指數,俾供消費者選購時的參考,並作為風險控管的採樣計畫依據。

3.本次檢驗方法適用範圍僅限於蔬果類、穀類、乾豆類、茶類、香辛植物及其他草本植物等食品,對於本次調查草莓食品中的草莓為基質時並不適用,主管單位應本其主管之作物或食品,精進既有方法,擴充適用基質範圍,讓此類商品在檢驗農藥殘留也有依據的檢驗方法。

 

給業者的建議

  草莓即時食品的商機無限,本次調查發現這些草莓即時食品的農藥殘留,相對鮮草莓的農藥殘留,風險雖然較低,但沒有太大區別。草莓清洗後雖然不易保存,但為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業者應秉持企業責任,在研製食品前,應以提供消費者安全、安心的食品為最高原則,選購低農殘草莓,並在製作食品前,落實相關清潔程序,確保消費者可以食的安心。

 

※本檢驗報告僅對消基會採樣的樣品負責。

※表6請參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6月號518期。

  

  

※補充:二氯松及三氯松為有機磷類殺蟲劑,常見的中毒症狀有痰多、流汗、流口水、腹痛、腹瀉、胸口悶、呼吸喘、頭痛、視力模糊,較嚴重時會出現瞳孔縮小、心跳過慢、肌肉震顫、痙攣及昏睡,甚至產生呼吸麻痺、肺水腫、昏迷或死亡。(資料出處:農業部)

 

※藍字部分為2024年5月21日修訂。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