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 恐犧牲消費者權益

反對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 恐犧牲消費者權益

2024.03.07

        近數月來,眾多醫療機構紛紛調高掛號費,並依衛福部前身行政院衛生署99年6月21日衛署醫字第0990208572公告意旨,向地方主管機關報請備查。由於部分縣市衛生局要求醫療機構報備程序需說明費用計算基準並附實證,再進行審查准駁,導致爭議多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遂發函予衛福部表示:「掛號費為『行政管理費用』而非醫療法所稱的『醫療費用』得由醫療機構自行審酌,無須經由衛生主管機關核定,且『醫療機構收費掛號費參考範圍』屬於行政指導,所要求的備查也僅為通知或陳報主管機關知悉,請衛福部整合,並優化各縣市掛號費備查程序」。

        對於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函旨要求,衛福部於3月4日發文公告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衛福部的說法是,讓收費回歸市場機制,醫療院所可自行調整掛號費,無需再送衛生局備查,減輕經營壓力。回顧99年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上述「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時的說法:「上開有關掛號費之管理規範,衛生署均將納入醫院評鑑項目,同時責成各縣市衛生局對其轄內醫療機構加強輔導,以使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用均在合理範圍並能減輕民眾就醫之負擔。」,想不到衛福部已忘記當初公告「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體恤民衆福祉的初衷,更未察醫師公會聯合會函旨僅是請衞福部「整合,並優化各縣市掛號費備查程序」,竟一舉公告停止該公告的適用,不但怠於行政管理作為,且恐將影響民眾就醫權益巨鉅。通貨膨脹已讓民眾財務捉襟見肘,適逢新冠肺炎疫情仍熾,流感疫情亦在盛行,醫療機構掛號如在主管機關完全放任不為監督管理之下,混亂失序調漲,民眾更將雪上加霜。茲以一家四口為例,掛號費調高至300元至500元,加上基本部分負擔費用50元,則全家一次就診費用將達1400元至2200元,以一個療程大概需三次就診計算,全家一次療程費用將高達4200元至6600元,這對已捉襟見肘的民眾而言,是何其重的負擔,會不會讓民眾跨不過掛號費負擔門檻,而影響或犧牲民眾就醫權益,所以消基會與醫改會强烈要求衛生部應以照顧民衆就醫權益為念,收回3月4日停止適用「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的公告。消基會並為以下幾點說明:

        一、掛號費是就醫門檻,掛號費過高,民衆負擔不起,會嚴重影響民眾就醫權益。

        二、醫病關係與一般商業交易行為不同,涉及就醫可近性、適合性,及醫病關係的信任,所以不能強調所謂商業  自主或市場自主,政府機關仍應有適當的監督及管制。

        三、主管機關公告的掛號費參考金額,雖為行政指導性質,但卻可讓醫療服務機構有引導或指標作用,加上如果將之列入醫療評鑑範圍,醫療服務機構掛號費的訂定及收取,自然不會失序紊亂,或為不合理的收取。

        四、若認為行政院衞生署99年6月21日公告的醫療機構收取掛號參考範圍金額已不合時宜,本可以適度調查調整,而非全部停止適用。

        五、在民衆資訊不明或不足的情況下,主管機關建立資訊公開透明機制,讓民眾有所查詢,有所選擇,本屬職責所在,怎可反其道而行廢止備查制度。

        六、地方主管機關就備查程序若有過當措置,中央主管機關本應協調,或令其改善調整,而非犧牲民眾權益,廢除備查及可公開透明查詢制度。

        七、另呼籲主管機關應密切觀察或查察醫療機構是否有集體合意共同一致調漲掛號費,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聯合行為。

 

        另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以下簡稱醫改會)也認為,掛號費之「參考範圍」是於99年因應掛號費亂象,而形成的行政指導,如今因為醫療環境改變、成本變動,制度顯然過時,應與時俱進的修正。

        醫改會指出,掛號費的管理,應兼具反映物價、醫療院所成本,與民眾可負擔性。掛號費屬於行政費用,地方衛生局對費用進行審查,恐造成醫療院所認為成本無法適時反映。然而,掛號費雖未強制規定天花板,但公平會也曾在112年裁罰醫院聯合調漲掛號費行為,地方衛生局有責瞭解費用合理性,避免不當收費之爭議,或有醫界也擔憂醫療院所削價來搶患者。顯見,早年訂定的「參考範圍」已過時而不敷使用了。

        醫改會指出,醫療服務與利用有其特性,與處方行為、就醫行為、疾病需求、病人忠誠度、就醫距離、就醫時間、醫病關係等息息相關;若單純視為市場機制,恐忽視對醫療照護的影響。

        因此,醫改會表示,認同醫療院所考量物價、人事成本而調整掛號費用,但醫改會和消基會均呼籲,衛福部不應以市場自由為理由,對可能延伸的相關爭議與衝擊毫無作為;應該透過市場公開調查與政策影響評估,針對醫療院所經營情形與民眾合理負擔,重新擬定新的管理作法或參考範圍,才能讓醫療院所與地方單位都能有所依循。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