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號528期
2025年4月號528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淹水後的居家用電安檢 前言: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強降雨的發生變得頻繁,另外,颱風數量雖然減少,但強度增加,在過境期間往往容易造成淹水災情。待風雨過後,大水退去,動手整理家園,居家電氣設備及電器產品,如何才能確保安全及恢復正常運作? 文/蕭弘清(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系)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
封面故事
瘋偶像周邊商品 購買糾紛怎麼解?
前言:家有追星青少年嗎?每當偶像推出專輯、應援小物、限量商品時,總是會想盡辦法買到手,即使是跨國網購或託人代購也不想錯過。其中有沒有需注意的消費風險?若遇到糾紛要如何處理?本文列舉常見案例,提供實用解方。
文/涂予彣(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泰尼CP粉拍攝
開盲盒 只要有趣不要受氣
前言:盲盒結合動漫、公仔、玩偶等,在青少年之間廣受歡迎。開盲盒雖充滿驚喜和趣味,但也衍生不少消費糾紛!例如購買盲盒是否適用7天鑑賞期;取貨後,發現商品有瑕疵、甚至是仿冒品等情況,謹記處理建議,以保權益不受損。
文/范翔智(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出版部拍攝
新興菸品 遠離青少年
前言:青少年較容易受到新奇事物的吸引和同儕影響,加上電子煙或加熱菸商品可能宣稱不含尼古丁或可幫助戒菸,而使青少年在未考慮健康風險的情況下就嘗試。要杜絶傷害,除了政府立法管理外,父母、師長、青少年,也應對電子煙、加熱菸提高警覺!
文/陳全裕(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委員、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4月號
補習增學力 起步要留意
前言:少子化現象之下,父母有更充裕的資源培養子女。為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不少父母打從國小開始,就竭盡所能為子女報讀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學科、才藝一把抓,務求為孩子鋪陳一條直通大學的坦途。家長在選擇補習班時,除了聚焦於補習班的教學成效,切記要確認補習班是否合法立案,以保障孩子能夠安全學習。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消費論壇
兒童青少年的運動思維
前言:兒少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必須重視,期待政府及家長用更多心力來增進兒童青少年的運動意願,讓孩子們能享受運動帶來的自信與價值,並能降低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比例,奠定良好的體能基礎,迎向未來健康活力的人生。
文/李威著(消基會董事暨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委員)
申訴台上
餐廳預定須先支付全額費用?
前言:消費者提前向餐廳預定除夕圍爐餐宴,遇餐廳要求須先支付全額餐費才完成訂位,究竟定金的收取有無金額上限?消費者如何確保權益?本文提供建議。
文/余宗鳴(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熱門話題
海外就醫&保險須知
前言:全民瘋旅遊,觀光出國的熱度不減。但除了玩的開心,也希望在國外若發生意外或突發疾病能有保障,平安返家。行前先了解海外就醫的注意事項、費用在健保能否核退、可考慮投保的保險及選擇要點、有無需要再投保國外當地的保險,充分準備,安心啟程!
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專任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
你不能不知道的豬肉產地標示議題
前言:先前食藥署公布豬肉儀表板數據,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及豬其他可食部位總量不低,但市面上相關產品或餐飲業等卻少見標示為美國產地豬肉,本文將進一步探討;而除檢視現行法律規範及查核機制完善與否外,提醒消費者也需謹慎注意來源標示。
文/雷立芬(消基會名譽董事長)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小兒食物過敏二三事 專家報您知
前言:對於嬰幼兒,家長總是希望給予適當的照顧,期盼他們健康成長。關於小兒食物過敏,有哪些必知資訊及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專家來解說,釐清疑惑。
文/王怜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電梯綁架」?!論電梯PLC控制售後服務行為
前言:「PLC」是一種用於自動化控制的數位電子設備,若因應在建築領域,則有如照明、空調、電梯等系統控制;而各家廠商使用的電梯PLC控制可能成為阻礙其他業者的手段,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曾提出相關行業警示與處理原則,本文逐步解析。
文/連世昌(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暨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消費柯南
2025指甲油檢測報告
前言:愛美不要有負擔!本次採樣「水性(或剝卸式)」及「凝膠」指甲油共計23件,進行標示調查及游離甲醛、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重金屬檢測,提供消費者選購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生活
如何選擇合法專業心理諮商資源
前言:最近覺得心情有點悶,想尋求心理師的協助?但不知道如何找到專業又合適的心理師,也擔心受騙,常讓許多人裹足不前。本文提供判斷指引,並說明可運用的政府資源!
文/羅惠群(消基會衛生福利委員會委員、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南方心理諮商所院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烘焙世界的魔法師——膨脹劑
前言:膨脹劑是一種用於點心烘焙與食品加工的添加物,本文說明國內法規所允許的膨脹劑種類及應用範圍;攝取過多含有膨脹劑食物,可能產生哪些健康影響?常聽見的「老麵」又是什麼呢?提醒讀者,享用糕點麵食,適量為佳。
文/劉琳君(營養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綠色永別之道 環保殯葬
前言:有生就有死,生命的誕生帶來喜悅,充滿希望;生命的結束雖有感傷,但也能儘量不留遺憾。身後事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可預做設想,自己作主。時代演變下,環保自然葬逐漸推展開來,相關資訊提供讀者參考。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自助洗衣店 享受便捷也要停、看、聽!
前言:走進大街小巷,發現自助洗衣店愈開愈多間?雖然造福不少族群,但其中有哪些應注意的細節?提醒除了業者應確實管控設備運作良好,消費者也須妥善使用並遵守規範,以減少糾紛的發生。
文/羅 素(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市售廚餘機商品檢測結果
前言:廚餘機是近來引起討論的新商品,主打可免除剩餘食材丟棄時的困擾,也有助於環保。本次標準檢驗局與消基會合作進行市售廚餘機購樣檢測,並說明選購及使用注意事項,供消費者參考。
文、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更多
2025年3月號527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公寓大廈社區管理費多少才合理? 副標:社區自治可依規約或協議來訂定前言:從文中的案例可以明白,社區管委會有不同的運作模式、管理費是什麼、如何制定費用收取的標準及合法性等。妥善運用管理費,成就良好的居住品質。文/蘇 南(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名譽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國立中正大學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3月號 封面故事 氣候通膨 對你我的影響?前言:你可曾想過,一場極端的熱浪或暴雨,竟可能直接影響到餐桌上的食物?而農作物的生長及價格波動,也正悄悄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甚至引發更大的糧食危機。這場與天氣的博弈,我們該如何因應,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減碳旅宿 共創綠色旅遊 前言:如何創造既放鬆身心又能愛護環境的旅遊方式?可優先選擇環保認證的旅宿;另一方面,由於今(2025)年《一次用旅宿用品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定正式上路,有哪些相關內容?提供讀者了解,讓往後的旅行更有意義!文/王志宏(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暨遊憩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教授)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3月號 海洋友善防曬產品 擦?不擦?前言:您是否了解防曬產品上標榜「海洋友善」之意呢?其成分對環境或人體健康有無影響?擦或不擦,一次讀懂,謹慎選擇。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圖片來源/Pexels 共享與永續的新潮流:家電租賃服務前言:您曾有過租賃家電的經驗?此對現今提倡循環永續的概念而言,也許是個不錯選擇。本文說明出租家電的主要模式,以及租用者在使用租賃家電時要留意的細節,在為地球減廢之時,同步了解使用租賃電器服務的消費權益。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中藥材如何選購、保存?安全又健康! 前言:臺灣的中藥材廣泛用於調理體質與預防疾病,但其品質與安全性受到購買來源和保存方式的影響。為確保中藥材的療效,消費者應選擇正規渠道並注意保存條件。 文/蔡三郎(消基會董事兼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召集人)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3月號 申訴台上 無妄之災!入住賓館遇電器無故起火 相關損害誰負責? 前言:本案例中,電器起火既非肇因於消費者使用不當所致,故其除可依《民法》及《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求償,並可主張應由吹風機製造商及賓館業者就其無過失負舉證責任,以減輕消費者舉證責任之困難,保障其權利。 文/林泓帆(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 熱門話題 從法律視角談網紅開團消費爭議前言:社群媒體蓬勃發展,所謂「網路紅人」以自身號召力或影響力,進行商品團購的模式與糾紛也漸趨多樣,本文由改編案例討論網紅、廠商、消費者之間的法律關係,有助於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文/周馨和(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指導老師/許宏宇(消基會常務監察人、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 從新鮮到保存:食品保存對營養完整性的影響前言:生活中有多種食品保存方法,而不同的保存方式會對食品的營養價值產生影響。認識食品保存的多樣化方法,讓讀者成為聰明的食品消費者。文/孫丞恩、黃楷淇、盧胤羲、蔣亞蓁、張員昇、戴邦廷指導老師/盧立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營養科學學位學程教授)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了解耳鳴:從症狀到診治,你該知道的一切前言:耳鳴是常見的耳鼻喉科症狀之一,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環境噪音增多,愈來愈多人為其所困,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本文告訴您耳鳴的原因和症狀,以中醫結合現代醫學觀點的治療方法,減輕磨人之苦。文/黃敬軒博士(臺中和淵中醫診所院長、台灣針刀醫學會理事長)圖/和淵中醫診所原創圖片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小物知識 清潔新寵:過碳酸鈉前言:帶您認識居家清潔好物──過碳酸鈉,適用於哪些物品的去漬除汙及接觸時可能產生的潛在危害?另與常見小蘇打、檸檬酸有何異同?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柯南 2024現場調製飲品塑化劑及甜味劑調查測試前言:您時常外帶一杯手搖飲嗎?是否擔心一次性淋膜飲料杯可能溶出塑化劑?又或者明明選購無糖,喝起來卻有甜味,懷疑是否添加甜味劑?本次進行茶、咖啡及奶茶類飲品中的塑化劑及甜味劑含量調查測試,結果提供消費者參考。文/檢驗部樣品拍攝/出版部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生活 認識兒童急性中耳炎前言:急性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耳部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聽力受損或其他併發症。本文由醫師說明病因、診斷、治療及預防方法,幫助家長提高警覺,及早辨識並就醫追蹤。文、圖/洪德仁(洪耳鼻喉科診所負責醫師、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防護人體皮膚的堡壘——角質層前言:本文主要介紹皮膚角質層的結構、功能以及對健康皮膚的重要性。維護角質層的健康,有賴於日常護理習慣、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使用保濕劑與避免過度去角質等,讓您維持皮膚健康、美麗透亮!文/翁子玉(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兒童用高腳椅檢測結果副標:4項構造不合格,1項檢出塑化劑,另有2項標示不合格前言:許多家長為便於照顧6個月~3歲孩童,會於用餐時使用兒童用高腳椅,然若未留意安全恐導致受傷。故本次進行市售兒童用高腳椅的抽驗,提供檢驗結果及使用建議予消費者參考。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企劃部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健保專欄 健康存摺/SDK健保數位服務:助您顧好健康大小事 前言:健保署推出的「健康存摺」整合民眾的醫療資料,讓民眾可隨時透過App查詢健康狀況,同時具備眷屬管理功能,便於關心家人及自身健康。 文字整理/出版部資料、圖片提供/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點我訂閱!2025年2月號526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瓦斯安全設備應與時俱進 前言:居家防火攸關大眾的生命、財產,在火災發生原因統計中,爐火烹調不慎比例高,瓦斯桶及爐具的管理和安全規範更形重要。本文闡述應注重及改善之處,提醒相關單位及消費者重視。 文/莊啟忠(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2月號 口腔健康隱憂 出現牙齦萎縮怎麼辦? 前言:你曾在刷牙時發現牙齒好像愈來愈長,或是某顆牙齒突然變得敏感嗎?你可能罹患牙齦萎縮了!牙齦萎縮的原因有哪些?是否會引發其他口腔問題、需要進一步治療嗎?牙醫師來解答,助你遠離煩惱! 文/黃國光醫師(桃園市牙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梵谷美學牙醫診所院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2月號 封面故事 永遠化學品: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來襲!我該關心飲用水安全嗎? 前言:近年各國及組織紛紛立法管制飲用水中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我國環境部跟進修正《飲用水水質標準》,以確保國人飲用水安全及品質。本文說明PFAS的主要用途、目前國內外規範限制為何?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並對消費者、業者與管理單位予以提醒及建議。 文、圖/張偉翔(國立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實驗室主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認識新建案標榜之濾水系統及家戶淨水設備 前言:近年許多預售屋建案標榜具有大樓淨水系統,建議消費者應先對家庭供水來源有所認識,知曉哪些情形條件需要納入評估;另市售家戶濾水產品的類型、功能多元,簡明分析其優缺點,提供消費者參考。 文/陳明遠博士(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預熱/瞬熱飲水機 選購須知不藏私 前言:泡咖啡、茶飲時,想立刻有熱水可用,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預熱/瞬熱飲水機也許符合您的需求,本文介紹其作用原理和各自特點;此外,應該挑選具淨水、過濾功能的嗎?是否有反覆加熱或未經高溫殺菌疑慮?一同來了解!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風味水、氣泡水、碳酸飲知多少 前言:淡而無味的白開水讓人興味索然,而可能考慮選購好像較少添加物的風味水、別具口感的氣泡水、標榜零卡的碳酸飲等,究竟這些飲品有哪些不同之處?飲用氣泡產品需要留意的健康影響?建議讀者可以自製各式滋味水,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能放心喝下肚! 文/陳姿吟(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論壇 公益檢驗的賦能與永續 前言:本會從1981年開始,自費到市面上採購樣品,請專家檢驗,並透過媒體、電臺及《消費者報導》雜誌專欄等方式,公開「公益檢驗」報告,「賦能」予消費者,以保護消費者權利,更進一步使消費者分擔「永續」義務,參與全球永續保護。 文/凌永健(消基會檢驗長、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榮譽教授)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2月號 申訴台上 行李箱輪子破損 航空公司賠不賠? 前言:出國旅遊,行李箱是必備物品,大件行李往往也會託運,若在提領行李時發現破損,可否向航空公司求償?消費者要如何自保權益?另外,旅遊保險會理賠嗎? 文/劉安桓(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 熱門話題 進行石蠟浴療法前 停、看、聽 前言:石蠟浴療法可提升患部溫度,促進血液循環,以緩解關節或肌肉疼痛。本文說明其中的原理、操作方式、相關禁忌等;若運用在美容保健上,又該注意哪些地方?幫助讀者了解其益處與風險,確保使用時更安全有效。 文/汪曉琪(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美容系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公車意外事故及行人安全問題探討與建議 前言:自停讓規範實施以來,仍頻傳行人交通事故傷亡新聞,前陣子臺中市更發生女大學生遭公車撞上、1死1傷的不幸事件;本文將從行人、客運業者、政府三方面探討改善作為及提供建議,希望一同努力營造更加安全的交通環境。 文/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跨行轉帳手續費算誰的? 前言:消費時若以銀行轉帳方式來付費,你好奇轉帳手續費應由哪方來負擔嗎?應如何減少糾紛的發生?本文說分明。 文/李昕瞳(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指導老師/許宏宇(消基會常務監察人、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旅遊行程變數多 談旅客權益保障 前言:出遊總是充滿期待,但若碰上各種狀況,往往讓人措手不及,該如何維護權利、避免損失呢?本文告訴讀者用法律及非法律途徑解決糾紛,讓旅行更安心。 文/張祐崧(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指導老師/許宏宇(消基會常務監察人、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 臺灣秋冬季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簡介 前言:秋冬時分,常是流感、RSV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等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期間,不論大人小孩都深受其擾,本文介紹相關症狀及注意事項。 文/王俊傑醫師(基隆王俊傑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基隆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圖片來源/Pexels 國際視窗 臺日跨境消費糾紛 申訴處理有管道 前言:本會與日本國民生活中心簽訂有「跨境消費爭議合作備忘錄」,由其跨境消費者中心協助處理臺日消費者往來及旅遊中所發生的消費爭議,分享相關資訊和申訴管道,消費者有需要時可諮詢。 資料來源/日本國民生活中心、跨境消費者中心 整理/出版部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柯南 豬羊變色?!2024羊肉攙偽含豬成分調查測試 前言:臺灣人愛吃鍋,一年四季皆宜,而火鍋肉片更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但市售羊肉片摻雜豬成分的報導時有所聞,食品有無攙偽也成為消費者相當關注的議題,故本次進行羊肉片(或捲)攙偽調查測試,提供消費者選購前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消費生活 胃藥 怎麼吃才對? 前言:壓力大、消化不良、暴飲暴食……都可能引起胃部不適,想先至藥局購買胃藥緩解症狀,哪種成分的胃藥才適合?藥錠、胃散、胃乳、胃凝膠如何選?本文說明服用胃藥的注意事項,也提醒若常出現胃部不適,應及早就醫。 文/黃芬民藥師(高雄市鼓山區弘興藥局)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紡織品之抗菌性認識及選購與保養撇步 前言:臺灣氣候潮濕,防黴、抗菌等是大眾常討論的話題,而衣物是否也能防黴、抗菌?採用哪些技術來達成?消費者在選購時如何辨識?清洗或晾乾時,有無需要留意之處? 文/邢文灝(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腎臟為什麼會受損?我們如何預防腎衰竭? 前言:腎臟損壞主要分為急性及慢性腎衰竭,當兩側腎臟都遭受傷害而無法維持正常運作時,則須依靠洗腎治療來協助;慢性腎衰竭沒有所謂的特效藥,因此平時的預防保健更為重要。 文/陳文侯(腎臟科、內科、家庭醫學科、疼痛科專科醫師、醫務管理碩士、臺中市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獨食經濟」正夯! 前言: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個人化需求崛起,「獨食」已成為飲食文化的新浪潮。餐飲業或商家該如何因應、調整產品及服務,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繁忙的日子裡,消費者偶爾也要放慢腳步,好好享受「me time」! 文/譚大純(消基會南區分事務所委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點我訂閱!2025年1月號525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ETF商品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前言:近年來,ETF商品大熱,部分民眾可能受推廣話術或商品介紹影響,在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就投入市場,導致血本無歸。本文介紹ETF的基本概念、風險、考量要點,有正確的認識,才不會走錯路! 文/張森林(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特聘教授、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1月號 封面故事 過年開心吃 年菜採購、保存、復熱一篇讀懂 前言:年菜食材多樣,各有其選購及儲存方法;料理成一道道佳餚後,保存及重複加熱也有要注意之處,另外也說明常見迷思。在過年歡樂的時刻,更應注重食安,確保愉快過節。 文/劉琳君(營養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選對鍋具 煮好料理 前言:過年期間親友團聚,除了寒暄交流近況外,一同用餐的機會也不少。在尋覓能一展廚藝的鍋具嗎?提供您選購建議,從市售各式不同用途、材質的產品中,找到最符合需求的鍋具。端出拿手料理,佳節中以美食增進情感。 文/羅 素(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福袋爭議多,如何避免花錢又不福氣? 前言:臨近新年,各大百貨、商店往往會推出福袋來吸引買氣,消費者對福袋的期望是花小錢就能得到超值商品,然有時事與願違,沒感到福氣反而受氣。本文列舉福袋常見的消費爭議及解方,望減少糾紛,真正福氣帶著走! 文/沈聖瀚(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夾娃娃機 夾到好禮? 前言:近年來,街頭巷尾到處可見夾娃娃機(自助選物販賣機)店,衍生的消費糾紛也層出不窮。領到年終獎金或紅包,新年期間想試試手氣嗎?先來了解其相關法規及風險,更要知道如何確保消費者權益。 文/林大偉(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1月號 消費論壇 人工智慧應用之界線與反思 前言: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之問世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tive AI)之日新月異,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創造過去未存在的語言、音樂、圖案、影片等資訊與數據,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與成本獲得許多未問世的創新,幫助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但隨著消費者生活中依賴人工智慧愈來愈深的現在,應思考人工智慧使用的界線與反思議題,反思人工智慧之定位與適當使用方式。 文/林盟翔(消基會財務長、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兼主任)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5年1月號 申訴台上 App點數兌換電影票 後續卻無法觀賞之爭議 前言:本案例中,片商公司雖有在App電影票兌換頁面清楚標明使用期間及特定影城觀賞等注意事項,然未說明使用期間內可能會因影城安排而非均有場次可觀看,導致消費者無法使用電影票時,可依《消費者保護法》及《民法》請求賠償。 文/黃偉琳(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訂閱制的潛在消費糾紛 前言:訂閱制盛行,影音串流平臺、軟體、實體物品等,都已可見成功的商業模式,民眾也日漸習慣了訂閱制的消費支付方式;不過從中產生的取消訂閱、條款更新……糾紛也必須明瞭預防及應對之道! 文/涂予彣(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在旅遊平臺購買行程卻一肚子火!怎麼辦? 前言:數位化發展蓬勃,許多遊程規劃及遊樂票券亦可從各式線上旅遊平臺購買,但有不少消費者參與後卻滿腹火氣!本文整理可能遭遇的問題,由律師告訴您處理建議。 文/沈奕瑋(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旅遊行前有變數 可否解約? 前言:旅遊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與旅遊業者簽訂契約後,可能因個人因素、不可抗力或客觀風險而考慮解約。本文探討相關規定,以及在遇到退費問題時如何處理,以維護消費者自身的權益。 文/伍安泰(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身體潤膚保養油 用?不用? 前言:冬日皮膚乾燥,想選用護膚品來加強滋潤,在乳液、乳霜、潤膚油中,如何取捨?若需使用潤膚油,礦物類還是植物類適合?細讀本文,一解疑惑。 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柯南 2024網購兒童商品塑化劑、重金屬含量檢測 前言:無論是透過國內或境外平臺,網路購物都相當便利,下單後就可拿到商品;然而商品是否安全?也是許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本次從不同的網購平臺購買玩具、兒童手錶、童鞋、紋身貼紙、飾品項鍊共計21件樣品,檢測塑化劑及重金屬含量,提供消費者選購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生活 你也跟風了嗎?蠟瓶糖事件及相關食安問題 前言:新奇的食品往往吸引人嘗試,若再加上各社群平臺分享,更是加大了影響力道,從較早的螺螄粉、魔芋爽,到近期的蠟瓶糖,無不如此。本文聚焦於蠟瓶糖,說明其食安疑慮;進一步也告訴消費者辨識合法進口食品的方式。消費者在跟風之前,務必謹慎判斷! 文/陳炳輝(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輔仁大學信望愛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煮飯神器還是隱藏危機?搞懂鐵氟龍後安心開伙! 前言:鐵氟龍是不沾鍋常用的塗層,雖然生活中常見,但消費者仍有許多疑問;本文說明鐵氟龍的用途及是否有健康疑慮,提供讀者參考。 文/張瑀庭(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生)、羅宇軒(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 電子智慧門鎖 選用訣竅報你知 前言:常忘記攜帶或找不到鑰匙嗎?將傳統門鎖換成電子鎖或許是個好選擇!市面上的電子智慧門鎖選擇多元,消費者在安裝前該從哪些面向來評估?然而曾有新聞報導,國外發生不肖人士破解密碼鎖闖入住家事件,消費者應如何防範?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 牙齒矯正:不只變美,更是追求健康的關鍵! 前言:隨著技術進步,從傳統矯正到隱形牙套,牙齒矯正選擇更多樣化。本文從牙醫師的角度,帶您了解並依自身狀況找到合適的方案,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能擁有健康美齒。 文/黃淳碩醫師(日本矯正歯科学会所属、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牙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臺灣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消化道微創手術的新進展 前言:傳統剖腹手術逐步被微創腹腔鏡手術取代,更隨著3D成像和機器人手臂的導入,不僅減少手術創傷,還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使治療更安全,本文介紹其發展。 文/丁金聰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療副院長)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2024年12月號524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住宅大樓增設電動車充電樁之問題探討 前言:由於近年來駕駛電動汽車的民眾增加不少,故住宅大樓陸續規劃在地下室停車場增設充電樁,但恐會產生相關問題如:住戶希望安裝充電樁是否就能直接安裝?社區供電負載是否足夠、恐因用電過量導致跳電風險?設置充電樁前充分評估,並應選擇合格廠商,定期進行安檢與維護。 文/鄭永祥(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交通委員、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2月號 封面故事 拔與不拔,「智」慧之選 前言:智齒對現代人而言,已是演化過程中的殘留器官,加上容易引發各種問題,多數人會選擇拔除一勞永逸。文章帶讀者了解智齒的相關知識,並說明有無拔除的必要;以及拔智齒過程及術後應注意的事項,幫助您做出適當決策。 文、圖/鄭宜文(環宇數位牙科副院長)圖片來源/Pexels 牙齒美白 小心違法及權益受損 前言:牙齒美白成為不少人追求美觀的熱門選擇。本文從牙齒美白業者因違反《醫師法》遭檢警查扣的案例探討,消費者在購買課程服務時的法律權益,以及如何有效自保,避免損失。 文/黃偉琳(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2月號 治療牙齒 保險賠不賠? 前言:口腔健康逐漸受國人重視,但治療牙齒往往產生高額費用,這時牙齒保險可能是減輕負擔的選項之一。本文說明其保障範圍,與醫療險、傷害險又有何差別?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選擇,並了解理賠時應注意之處。平時重視牙齒健康,方能真正得到保障。 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專任教授)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論壇 123「檳榔防制日」 從檳榔專法談起 前言:檳榔長期被證實為引發口腔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也與多種健康問題密切相關,故推動檳榔專法有其必要性,盼望透過各界及跨部門整合,實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侯勝博(消基會副董事長、醫師、教授)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2月號 申訴台上 場勘前未告知 現場要求收費合理嗎? 前言:契約成立需要雙方互相表示意思一致,但若業者未提前揭示場勘是否收費及費用多少,消費者可能會認為是打算購買家電附加的服務,建議業者應清楚說明,避免引發糾紛。文/陳佩琪(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 熱門話題 銀行房貸吃緊 購屋族如何因應 前言:對於資金有限,僅備足頭期款的購屋族來說,多會選擇向銀行貸款來購屋。然近來銀行房貸吃緊,有限貸令一說,是什麼原因造成?對房市及新青安貸款可能產生的影響?購屋族如何突破限貸令的限制?文/黃志偉(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宏國德霖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真菌汙染的食安隱憂──日本紅麴保健食品事件 前言:今(2024)年3月,日本爆發一起嚴重的紅麴保健食品中毒事件,原因為產品受到特定真菌汙染,產生了少見的毒素──puberulic acid,引發對真菌毒素管理與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本文細說其毒素的風險來源、事件經過及對國內市場的潛在影響,並探討如何加強食品的監管與防範措施。文/江易原(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召集人、開南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食品博士)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新竹晴空匯大樓火警事件 談國內超高層建築物風險管理 前言:近年來幾起火災事故,造成不少消防人員殉職;今(2024)年發生的新竹晴空匯大樓火警,亦出現憾事。本文將多方檢視現行有關法規和政策未盡之處外,建築物的公共安全及消防措施更應加以重視。文/莊啟忠(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從無到有的鳳梨纖維 前言:鳳梨不僅是美味的水果,其葉子還能抽出纖維進而做出產品,本次採訪四個致力於研發鳳梨葉抽取纖維技術之單位,未來更期待產官學各界持續合作與支持這項技術及產業發展。 文、圖/出版部 急診科普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高齡譫妄症的識別與應對 前言:譫妄症是年長患者常見的急性認知障礙,其對健康和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本文探討譫妄症的診斷、治療與預防方法,並強調跨團隊合作與家庭支持在管理此病症中的重要性。文/陳殿和(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老年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柯南 2024茶包及花草茶農藥殘留調查測試 前言:茶葉及花草茶自古以來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隨著飲用習慣的普及,民眾對於茶的品質與安全性也更加關注。本次購買市售的散裝及包裝花草茶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提供消費者選購前的參考。文/檢驗部樣品拍攝/出版部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筋骨疼痛治療最新趨勢──中西整合(下) 前言:接續11月號刊出的上篇,本文說明針刀療法對於肌筋膜疼痛、關節炎和脊椎病等疾病之療效。強調早期解除和全方位的疼痛控制,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選擇。文/蔡德祥(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台灣針刀醫學會理事、新和診所院長、中、西醫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者自住裝修 首要之務分辨合法業者 前言:計畫裝修住家空間,是一件開心的事,然而裝修涉及許多專業,需事前做好功課,才能避免後續衍生糾紛,勞心費力處理。本文從最基本的選擇合法業者談起,讓消費者踏穩第一步,通往打造滿意居所的大道。文/蘇芙萱(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法規委員)、劉易鑫(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圖片來源/Pixabay 2024蔬果採樣調查結果報導 前言:今(2024)年本會延續往年計畫,安排至各縣市觀光果園及農場實地採樣蔬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本次共採30件樣品,合格率為100%,也提供本次未檢出農藥殘留之觀光果園及農場名單,予消費者參考。 輯/出版部圖/志工團提供圖片來源/Pexels 點我訂閱!2024年11月號523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淺談消費者使用簽帳卡(Debit Card)可能面臨之法律風險 前言:消費者應定期確認簽帳卡對帳單之寄送與交易明細,如發現有疑義時,須於金融機構約定條款規定期限內提出帳款疑義調查的申請,以免金融機構因相關紀錄已逾保存期間而無法調查,導致就此無法調查之不利結果,歸由持有簽帳卡之消費者負責。不可不慎,提請注意! 文/邱政勳(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暨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1月號 封面故事 西醫減重門診 療程項目介紹 前言:減肥一直是許多人的心腹大患,讓醫師來告訴您致胖的原因、哪些人建議諮詢減重門診?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尋求減重手術的協助?再次提醒,減重除了追求穠纖合度的身材,更是為了維護您的健康生活! 文/李純瑩(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暨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1月號 中醫減重觀點 從體質來調理 前言:多數人在減肥過程遭遇的難關,應是遇到停滯期或容易復胖兩大狀況。本文從中醫角度出發,釐清自己是不是容易碰到相關狀況的體質?中醫減重採用哪些方法協助?找出忽胖忽瘦根本原因,有助維持健康窈窕體態。 文/黃 怡(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博士、新竹風澤中醫診所院長)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減重輔助產品多 確實有效嗎?! 前言:減肥遇到停滯期讓人焦急,於是不少人會考慮使用輔助產品。市售減重保健食品琳瑯滿目,各種萃取物、提取物成分多樣,本文舉例分析其實際效果、服用後是否產生副作用,建議使用前應諮詢專業人員及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綜合考量、確保安全。 文/彭巧珍(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食品委員、南臺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副教授兼主任)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懶人健身救星?居家律動器材使用注意! 前言:為更加便利人們健身,市售有居家運動產品如律動儀、震動機等,標榜或站或坐於機臺上,依靠抖動、震動方法能獲得瘦身效果,但眾說紛紜。本文將帶您了解其運作原理、實際效能、選購要點等,避免瘦身不成反多花冤枉錢!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健康體態背後的消費考量:如何選擇減重投資方向? 前言:減重是人生不同階段都可能面臨的課題,本期雜誌整理4篇專業文章,從不同角度剖析跟減重有關的消費議題,以及消費者應該注意的事項;另也提醒大家要留意心靈的減重,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減掉體重數字,更是心靈的輕盈與平和,以期走向真正的身心平衡。 文/鄧惟中(消基會董事長、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1月號 申訴台上 班機取消而延誤回臺 請假之薪資損失可否求償? 前言:本件案例中,航空公司主張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取消航班。關於不可抗力情況之判斷及求償項目的影響,本文逐層說明;而由於航空業之特殊性,運送契約有規定變更航班及遲延之免責或減輕責任特約條款,如何在消費者權益及航空運輸安全間取得平衡,是未來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文/陳哲民(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誰能優先坐?博愛座設置面面觀 前言:近來關於公共運輸上博愛座的讓座糾紛頻傳,甚至有演變為動手攻擊等事件,似乎也造成社會上世代對立的氛圍。應如何減少紛爭?本文說明國內外博愛座(優先座)的設立及實施方式,並進一步提供改善國內設置博愛座的建議。 文/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 圖/出版部提供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乳清蛋白正確食用須知 前言:許多人在運動前後會補充乳清蛋白,據說有幫助增肌減脂的效果。乳清蛋白具備哪些功效?食用方法、時機上需要注意之處?市售乳清蛋白產品口味多元,選購前檢視成分與含量,以確認符合自身需求。 文/王進崑(中山醫學大學前校長、國際食品科技聯盟/美國食品科學/國際營養醫學院士、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食品委員)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皮膚紅癢 一定是過敏嗎? 前言:您是否有過身上出現紅疹,或是突如其來的搔癢感?不僅僅是過敏,更有可能是其他的皮膚問題找上門!讓醫師告訴您如何處理及預防這些不適。適時對症下藥,輕鬆對抗皮膚困擾! 文/蕭玉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急診科普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到院前及院際間 救護車運用指南 前言:救護車屬於緊急醫療救護系統關鍵的一環,不僅協助迅速載送傷病患至醫院,專業人員亦能提供現場應對指引;而院際轉診同樣需要救護車幫助,以確保傷病患在轉運過程的醫療安全。民眾增進相關認識,才能做出適當決策。 文/巫怡潁(台東馬偕紀念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鴻傑(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陳盈如(臺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急診加護病房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 小物知識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乾香菇從挑選到入菜的實用撇步 前言:香菇美味又營養,料理前是否需要清洗?如何挑選新鮮安全的乾香菇呢?泡發乾香菇的水可以入菜使用嗎?為您揭曉! 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柯南 當心風險!2024芫荽農藥殘留調查測試 前言:芫荽(俗稱香菜)具有特殊風味,是許多人調製沾醬時必放佐料,也常作為麵湯小吃風味搭配,但因日常中用量較少,故其農藥殘留風險易被忽略;本次於六都的傳統市場購買共12件芫荽樣品,進行農藥410項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殘留調查測試,消費者選購前可作為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有機驗證標章蔬菜 擴大供應校園午餐 新竹縣有機農產品供應平臺 前言:農業部農糧署期達校園食材可追溯目的,大力鼓勵學校午餐使用符合三章一Q標章(示)的蔬果;本文分享新竹縣農會在新竹縣政府的支持、輔導下,2016年即籌劃設立「新竹縣在地有機蔬菜供應平臺」,並說明目前的運作模式與查驗機制,以及曾經遭遇挑戰和嘗試解方。 文、圖/出版部 筋骨疼痛治療最新趨勢——中西整合(上) 前言:筋骨疼痛困擾您?別急著找偏方,這裡告訴您各種中西整合療法——從針刀、針灸到高科技治療方式,告別疼痛,恢復活力!(本文分上/下篇刊出) 文/蔡德祥(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台灣針刀醫學會理事、新和診所院長、中、西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2024年10月號522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舊瓶舊酒 vs. 舊瓶新酒:OTT消費者權益何在? 前言:從OTT問世以來,逐步改變了人們觀看影音節目的習慣,尤其各家平臺為搶攻訂閱率,不時以促銷方案、獨家內容吸引消費者,可謂百花齊放,目不暇給。在此OTT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也必須了解消費權益應關注的面向。 文/黃葳威(消基會媒體委員會召集人、政大廣電系教授、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執行長)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封面故事 護眼檯燈選購與使用教戰守則 前言:眼睛要能視物,需有足夠的光亮。在閱讀、寫字、使用3C電子產品時,透過檯燈來提供照明,要考慮哪些面向,才能充分護眼?選購時又應仔細分辨哪些標示?讀畢本文,輕鬆掌握要訣。 文/蕭弘清(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擺脫視茫茫 老花鏡片配戴攻略 前言:無論年輕時視力多良好,步入40歲,老花眼早晚會來報到,無人能避!現在光學鏡片的技術不斷精進,單焦、多焦鏡片,以至多焦隱形眼鏡等都可以解決老花的問題。不同的產品各有其適用對象及特性,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鏡片?由專業驗光師(Optometrist)為大家解說。消費者配鏡時也務必把個人的用眼習慣、希望得到的視覺品質告知驗光師,充分溝通,驗光師才能針對所需提供專業建議。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因科技時代而生的眼睛保險:給消費者的建議 前言:長者隨著年齡增長,眼睛逐漸退化而有疾病風險。此外,大多數人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3C產品,但長時間使用3C產品恐導致眼睛退化速度加快,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眼疾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保險業者因而推出了針對眼睛的保單,形式各有不同,本文除說明其中差別、選擇保險的考量因素,也提醒潛在的理賠糾紛,助消費者做出適宜決定。 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專任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論壇 從指示用藥價格的調查談政策決定的兩難 前言:主管機關如認為不宜將指示藥品全部移出健保給付範圍(如兒童用藥、特殊族群病患用藥、臨床用藥必需、公共衛生政策用藥必需),不宜由民眾至地方藥局自行購買服用,仍需由醫師診斷、開藥,較能維護兒童、特殊族群病患健康權益,則應積極迅速修法,並送經立法機關審議通過,以免違反法遵的情形,繼續存在。 文/吳榮達(消基會董事長、執業律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申訴台上 國外訂房環境不如預期 保留證據以利處理 前言:消費者若遇訂房環境髒亂等情況,建議立即聯絡業者,並拍照存證,而與業者協商的過程,也建議消費者留存紀錄,以防業者事後不願或未依溝通結果賠償,後續可作為申訴處理之證明。 文/林大偉(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 熱門話題 福島五縣食品全面開放 食品安全討論 前言:衛生福利部7月23日預告修正「停止輸入查驗之日本食品品項別及其生產製造地區」及「輸入日本特定食品應檢附輻射檢測證明向查驗機關申請查驗」兩草案,在60天的預告期間內蒐集各界意見。此次預告修正,對食品安全影響層面如何?是否有健康方面的隱憂? 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石墨烯紡織品正夯 真無所不能?! 前言:標榜添加石墨烯的產品應用於各領域,成為近幾年廣受熱議的話題。究竟石墨烯材料的原理特性、實際效果為何?有關製程疑慮及仍待確認之宣稱,消費者怎麼分辨?本文進一步說明。 文/羅 素(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從禁藥爭議到臨床實踐的「靜脈雷射」 前言:我國職籃選手林書豪因足底筋膜炎而進行靜脈雷射,後續引發熱議。透過醫師說明,讓讀者初步認識靜脈雷射為何違反運動禁藥規範?若在醫療領域,該如何應用?治療對象又有哪些限制? 文/連偉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復健學科臨床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嘉成高齡醫學研究中心執行秘書、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黃凱琪(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教學中心不分科住院醫師) 消費生活 環保冰塊 兼具保冷與永續 前言:您知道冰塊也能「環保」嗎?尤其與一般冰塊不同的是,可以減少水資源浪費、避免微生物污染。文章從材質選擇說明到使用方式,我們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文/陳玟伶(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中心組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滴魚精揭祕 營養補給知多少? 前言:在大眾對滴雞精都耳熟能詳後,市場又推出滴魚精產品,企圖攻占消費者的荷包。本文介紹滴魚精的製程、功效及營養價值,在攝取上應多留意的族群、選購和飲用要點等,消費者購買前應先了解相關產品是否適合己用。 文、圖/陳姿吟(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從餐桌到垃圾桶 剩食的反思與行動 前言:保存不當、消費過剩的食物,最終時常淪為廚餘,不僅增加環境負擔,更加劇全球糧食資源的分配不均。生在地球村的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食物的真正價值,並付諸行動?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消費柯南 2024黃魚、午魚及鱸魚 動物用藥殘留調查測試 前言:吃魚能增進身體健康,但不小心吃進含有動物用藥的魚類,恐將危害健康,引起食安疑慮。黃魚、午魚及鱸魚是市面上常見的水產,為了解其中動物用藥殘留狀況,本次共採樣25件進行調查測試,結果2件分別檢出非核准使用於水產之「恩氟喹啉羧酸(enrofloxacin,殺菌劑)」、「磺胺甲基噁唑(sulfamethoxazole,抗生素)」,是否合於規範,有待主管機關認定。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ixabay 急診科普 人助自助──我的家人被送到急診前,我可以先做什麼 前言:日常生活中難免有身體不適的時候,當出現頭痛、頭暈、胸痛、呼吸困難或喘、腹痛、發燒,可等待症狀自行緩解還是應立刻就醫?若需要送急診,在救護車到來前,先採取哪些措施? 文/陳世英醫師(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外傷民眾到院前的基本認識 前言: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創傷。了解可先自行照護再到醫院就診的外傷種類、護理方法,以及高風險個案的處置要點,才能在面臨創傷時不手忙腳亂,迅速判斷嚴重緊急程度,讓創傷得到適宜的醫療。 文/賴慶元(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重症部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健保專欄 居家醫療照護2.0 實現「在地老化」目標 文字整理/出版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2024年9月號521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AI人工智慧與消費權益 前言:本文探究AI如何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並從各個面向分析對民眾的影響,以及未來如何應對。提升相關知識,不僅能保持競爭力,更能捍衛自身權益。 文/洪惠陽(消基會南區分事務所前董事暨前主委)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9月號 封面故事 樂齡族的安居指南 前言:高齡化社會來襲,讓我國開始面臨諸多長者居住問題。本文探討現今長者的居住狀況、困境及因應解方;而若自身能力許可,也有不同的安居方式供選擇,為人生的黃金歲月增添一抹色彩! 文/陳明遠(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樂齡族輕鬆動 打造強健體魄 前言:人體就像機器,用久了必然折舊!尤其踏入中高齡,痠痛、無力、走路會喘等問題漸漸浮現!本文告訴您可從哪些項目著手?而在不同地方運動,選擇合適的指導員也十分重要。想成為健身達人,就從現在開始!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樂齡課程 活到老學到老 前言:享有豐富的晚年生活已成重要課題,其中又以「樂齡課程」最受青睞。若有興趣,如何得知報名資訊?又須做足哪些準備?了解相關內容,讓日常保有熱情與動力!文/劉采菁(崑山科技大學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講師、有限責任銀髮教學服務合作社理事主席)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9月號 樂齡旅遊輕鬆GO 前言:退休或晚年將至的人士,終於有時間好好放鬆、享受旅行,而首要條件莫過於健康安全無憂!本文提供實用的建議,也提醒要多留意自身狀況,才能盡情體驗每個精彩旅程!文/劉靜慧(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教育委員、崑山科技大學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台南市餐旅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領隊人員執業外語領隊)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小蝦米戰勝大鯨魚 美消費者獲房仲業者鉅額賠償 前言:由於不滿高額佣金及市場壟斷,美國賣屋消費者近年來發起諸多集體訴訟。「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於2024年3月15日最終選擇和解,並支付高額賠償金,象徵對房仲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的顛覆與改變。 文/張欣民(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9月號 申訴台上 商品特價標示錯置 差價退不退? 前言:透過本篇案例,除了提醒店家理應注意標價是否與架上商品相符,另一方面,消費者若有發現價格錯誤,也應避免購買,減少後續不必要的消費糾紛。 文/陳秀峯(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熱門話題 地動天不搖 房屋的抗震學 前言:當地牛翻身時,建築物如何化身為「超級英雄」?本文帶您了解臺灣常採用的制震與隔震設計,也揭露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築抗震祕密,讓建築物在地震中依然穩如泰山,一起來看看這些抗震奇招如何保護我們的安全吧!文/林祺錦(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房屋保險,守護家園 火險與地震險規劃方針 前言:因臺灣地狹人稠又處於地震帶上,故為自宅規劃合適的保險如火險、地震險,方能獲得更加充分的保障。不過在投保之前,需要納入考量的因素及注意事項有哪些?提醒讀者,房屋的定期檢查與維護也不能輕忽! 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教授)圖片來源/Pixabay 軟裝設計正夯 自己動手不求人前言:近期「軟裝設計」蔚為風潮,許多民眾熱衷於DIY家居。本文帶讀者認識軟裝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實用技巧,讓家中煥然一新。文/楊松裕(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建築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防災必看!緊急避難包儲備攻略前言:2024年4月3日清晨花蓮芮氏規模7.2 極淺層地震及賡續連日的餘震,讓避難包、防災包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提醒民眾,平時就應多加了解並做好準備。避難防災包中,究竟該預備哪些用品?儲存的糧食怎麼選擇、多久需要檢查更新?備妥1人1包,安全更安心!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急診科普 聞毒色變 如何避險與急救法則 前言:生活中我們可能遇上各式各樣的中毒,舉凡從食物、環境、氣體及被蛇蟲叮咬等狀況;了解及預防相關事宜,才能在遭遇時從容應對。文/蘇昱彰(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毒物科主任、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生活 3C產品汰舊換新 擔心資料外洩怎麼辦? 前言:無論想跟風購買最新型號或舊機不堪使用需要汰換,3C產品不時去舊換新,已是平常;但新舊機替換時,有無個資外洩疑慮?在日常使用上,留意哪些狀況以減少資安風險?舊機又怎麼處理呢?文/潘忠宏(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租屋問題多,律師來解答 前言:據統計,臺灣租屋人口可能已突破300萬,約占全臺人口的八分之一,租房的權益保護必須重視。本文收集常見租屋糾紛,說明租屋族若遇到該情況的處理方法及相關法律依據;進一步也對改善租屋問題提供建議,期望租屋市場更加健全,人人住得安心。文/涂予彣(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舒壓小物使用停看聽 「筋膜槍」抽驗結果 前言:現代人因長時間工作及使用3C產品常感肌肉緊繃,筋膜槍成為舒緩痠痛的熱門選擇;故本次進行市售筋膜槍的抽驗,提供檢驗結果及選購建議予消費者參考。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企劃部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點我訂閱!2024年8月號520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淺談臺灣藥食同源產品的現狀 前言:藥食同源是在中醫領域經常聽到的名詞,但許多民眾未必足夠了解其內涵。本文說明藥食兩用原料的相關規定、現存問題,及使用在食療保健時的注意事項,以確保自身健康安全。 文、圖/李威著(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委員)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8月號 封面故事 訂房「不踩雷」指南 前言:出遊前,預訂住宿有不少考量因素,類型多樣如飯店、旅館、民宿、Villa、膠囊等各有擁護者,且現在許多人會參考社群媒體或相關平臺的推薦,建議交叉比對評論以減少踩雷可能,訂房後也再確認並小心付款詐騙!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參與自組旅遊團 小心暗藏風險! 前言:自組旅遊團通常因為缺乏正式契約,導致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難以得到應有的保障。透過本文,您將獲得實用的建議;了解相關法律規定,以確保在參與這類活動時能夠維護自身權益,享受一段安心愉快的旅程! 文/劉安桓(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8月號 旅遊噩夢發生後,消費者如何保障權益? 前言:旅遊糾紛時有所聞,有些是勉強能忍受的疏失,但有些卻會嚴重影響遊程、敗興而返;本文將從臺灣旅客在越南富國島遭丟包案例出發,探討消費者後續可如何求償及保護自己的權利。 文/沈聖瀚(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觀光工廠、休閒農場多元 行前安全須知 前言:暑假期間,許多家長會考慮讓孩子們到觀光工廠或休閒農場放放電,還有部分農場結合動物展演及互動來吸引大人小孩;提醒您,行前留意相關規定及至網站查詢合格業者名單,遊憩安全更有保障! 文/王志宏(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暨遊憩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適逢國人出國旺季,旅遊消費多加留意 前言:出國旺季期間,為減少旅遊消費爭議,消費者除慎選有信譽的旅行業者外,建議要仔細閱讀旅遊契約條款,並參照《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若不幸遇到消費糾紛,也可向業者、消費者保護團體或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不要輕忽自己的權益! 文/周逸濱(消基會副秘書長、執業律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8月號 申訴台上 護照過期未能順利登機 重新購票之差價能否求償? 前言:我國國民出國時備妥有效護照為公法上的義務,航空公司人員查驗乘客護照,並無發現其是否已過期失效之責任,民眾出國前應多加留意,免得影響了遊程與心情。 文/彭若鈞(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叫車平臺常見問題與如何自保:最後一哩路的選擇 前言:從傳統電話到手機一點即達的叫車方式,讓人們在城市間移動更加便捷;然而其背後仍有諸多挑戰。本文解析國內外叫車平臺的計費方式及安全措施,幫助您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能夠捍衛自身權益。 文/廖俊雄(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交通委員、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教授)、黃韋翰(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生)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避免熱傷害 中醫藥有妙用! 前言:夏日熱浪來襲,更應提高警覺,適時補水並避免熱傷害。熱傷害分為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熱中暑等,各有什麼症狀及處置方式?提供中醫藥治療複方,有助於清熱解暑! 文/陳冠佐(義大癌治療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碳稅來襲!是地球救星還是錢包殺手? 前言:英國脫歐後的碳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碳焦慮;而歐盟也啟動碳邊境調整關稅數據庫,碳費、碳稅和碳交易因此成為熱門話題。本文以簡明方式解釋這些名詞的意義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幫助讀者理解並應對碳排放變革。 文/黃建岡(中華民國驗證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國際人員驗證協會﹝International Personnel Certification Association,IPC﹞理事)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手麻腳麻 不可輕忽! 前言:你曾有維持一個姿勢過久而產生手麻、腳麻的經驗嗎?雖然大多來得快、去得快,但若頻繁發作,恐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本文帶讀者了解不同症狀,應尋求醫師找出原因及治療方式,避免病情加重,影響健康。 文/關尚勇(消基會醫療委員會委員、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特約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客運砍班次 地方及偏鄉交通 通不通? 前言:近年來,國道客運屢傳因不堪虧損而裁撤路線,或只能依賴政府補助勉強經營;而地方及偏鄉公共運輸,也有不少要面對的挑戰,究竟政府、業者、民眾應如何因應及共同合作,才能實現「行的正義」,保障權益?本文一一分析說明。 文/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柯南 2024生鮮鮪魚及魚罐頭調查測試 前言:生魚片為許多民眾所喜愛,而魚罐頭也常見於料理使用;因此,本次針對生鮮魚肉及魚罐頭進行重金屬(汞、鉛、鎘)檢測,也進行品種定性及揮發性鹽基態氮含量(水產品新鮮度指標)測試,作為消費者選購前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照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急診科普 後新冠疫情時代的兒童急性感染症照護與就醫溝通 前言:經後疫情時代及全球人口流動頻繁等因素,傳染病的流行趨勢與傳播模式有所改變;在兒童的急性感染症照護方面,更是令家長憂心忡忡,本文說明相關感染源、常見病徵與處置方式,以及照顧者帶兒童就醫時的溝通重點,以利醫護人員正確決策。 文/林秋梅(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輔仁大學醫學系)、紀志賢(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成功大學醫學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