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號525期

2025年1月號525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ETF商品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前言:近年來,ETF商品大熱,部分民眾可能受推廣話術或商品介紹影響,在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就投入市場,導致血本無歸。本文介紹ETF的基本概念、風險、考量要點,有正確的認識,才不會走錯路!

文/張森林(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特聘教授、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封面故事

 

過年開心吃 年菜採購、保存、復熱一篇讀懂

前言:年菜食材多樣,各有其選購及儲存方法;料理成一道道佳餚後,保存及重複加熱也有要注意之處,另外也說明常見迷思。在過年歡樂的時刻,更應注重食安,確保愉快過節。

文/劉琳君(營養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選對鍋具 煮好料理

前言:過年期間親友團聚,除了寒暄交流近況外,一同用餐的機會也不少。在尋覓能一展廚藝的鍋具嗎?提供您選購建議,從市售各式不同用途、材質的產品中,找到最符合需求的鍋具。端出拿手料理,佳節中以美食增進情感。

文/羅 素(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福袋爭議多,如何避免花錢又不福氣?

前言:臨近新年,各大百貨、商店往往會推出福袋來吸引買氣,消費者對福袋的期望是花小錢就能得到超值商品,然有時事與願違,沒感到福氣反而受氣。本文列舉福袋常見的消費爭議及解方,望減少糾紛,真正福氣帶著走!

文/沈聖瀚(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夾娃娃機 夾到好禮?

前言:近年來,街頭巷尾到處可見夾娃娃機(自助選物販賣機)店,衍生的消費糾紛也層出不窮。領到年終獎金或紅包,新年期間想試試手氣嗎?先來了解其相關法規及風險,更要知道如何確保消費者權益。

文/林大偉(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人工智慧應用之界線與反思

前言: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之問世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tive AI)之日新月異,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創造過去未存在的語言、音樂、圖案、影片等資訊與數據,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與成本獲得許多未問世的創新,幫助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但隨著消費者生活中依賴人工智慧愈來愈深的現在,應思考人工智慧使用的界線與反思議題,反思人工智慧之定位與適當使用方式。

文/林盟翔(消基會財務長、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兼主任)

  

  

  

   

申訴台上

    

App點數兌換電影票 後續卻無法觀賞之爭議

前言:本案例中,片商公司雖有在App電影票兌換頁面清楚標明使用期間及特定影城觀賞等注意事項,然未說明使用期間內可能會因影城安排而非均有場次可觀看,導致消費者無法使用電影票時,可依《消費者保護法》及《民法》請求賠償。

文/黃偉琳(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訂閱制的潛在消費糾紛

前言:訂閱制盛行,影音串流平臺、軟體、實體物品等,都已可見成功的商業模式,民眾也日漸習慣了訂閱制的消費支付方式;不過從中產生的取消訂閱、條款更新……糾紛也必須明瞭預防及應對之道!

文/涂予彣(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在旅遊平臺購買行程卻一肚子火!怎麼辦?

前言:數位化發展蓬勃,許多遊程規劃及遊樂票券亦可從各式線上旅遊平臺購買,但有不少消費者參與後卻滿腹火氣!本文整理可能遭遇的問題,由律師告訴您處理建議。

文/沈奕瑋(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旅遊行前有變數 可否解約?

前言:旅遊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與旅遊業者簽訂契約後,可能因個人因素、不可抗力或客觀風險而考慮解約。本文探討相關規定,以及在遇到退費問題時如何處理,以維護消費者自身的權益。

文/伍安泰(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身體潤膚保養油    用?不用?

前言:冬日皮膚乾燥,想選用護膚品來加強滋潤,在乳液、乳霜、潤膚油中,如何取捨?若需使用潤膚油,礦物類還是植物類適合?細讀本文,一解疑惑。

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柯南

 

2024網購兒童商品塑化劑、重金屬含量檢測

前言:無論是透過國內或境外平臺,網路購物都相當便利,下單後就可拿到商品;然而商品是否安全?也是許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本次從不同的網購平臺購買玩具、兒童手錶、童鞋、紋身貼紙、飾品項鍊共計21件樣品,檢測塑化劑及重金屬含量,提供消費者選購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生活

 

你也跟風了嗎?蠟瓶糖事件及相關食安問題

前言:新奇的食品往往吸引人嘗試,若再加上各社群平臺分享,更是加大了影響力道,從較早的螺螄粉、魔芋爽,到近期的蠟瓶糖,無不如此。本文聚焦於蠟瓶糖,說明其食安疑慮;進一步也告訴消費者辨識合法進口食品的方式。消費者在跟風之前,務必謹慎判斷!

文/陳炳輝(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輔仁大學信望愛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煮飯神器還是隱藏危機?搞懂鐵氟龍後安心開伙!

前言:鐵氟龍是不沾鍋常用的塗層,雖然生活中常見,但消費者仍有許多疑問;本文說明鐵氟龍的用途及是否有健康疑慮,提供讀者參考。

文/張瑀庭(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生)、羅宇軒(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

   

電子智慧門鎖 選用訣竅報你知

前言:常忘記攜帶或找不到鑰匙嗎?將傳統門鎖換成電子鎖或許是個好選擇!市面上的電子智慧門鎖選擇多元,消費者在安裝前該從哪些面向來評估?然而曾有新聞報導,國外發生不肖人士破解密碼鎖闖入住家事件,消費者應如何防範?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

    

牙齒矯正:不只變美,更是追求健康的關鍵!

前言:隨著技術進步,從傳統矯正到隱形牙套,牙齒矯正選擇更多樣化。本文從牙醫師的角度,帶您了解並依自身狀況找到合適的方案,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能擁有健康美齒。

文/黃淳碩醫師(日本矯正歯科学会所属、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牙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臺灣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消化道微創手術的新進展

前言:傳統剖腹手術逐步被微創腹腔鏡手術取代,更隨著3D成像和機器人手臂的導入,不僅減少手術創傷,還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使治療更安全,本文介紹其發展。

文/丁金聰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療副院長)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