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號522期
2024年10月號522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舊瓶舊酒 vs. 舊瓶新酒:OTT消費者權益何在? 前言:從OTT問世以來,逐步改變了人們觀看影音節目的習慣,尤其各家平臺為搶攻訂閱率,不時以促銷方案、獨家內容吸引消費者,可謂百花齊放,目不暇給。在此OTT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也必須了解消費權益應關注的面向。 文/黃葳威(消基會媒體委員會召集人、政大廣電系教授、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執行長) 圖片來源/Pixabay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
封面故事
護眼檯燈選購與使用教戰守則
前言:眼睛要能視物,需有足夠的光亮。在閱讀、寫字、使用3C電子產品時,透過檯燈來提供照明,要考慮哪些面向,才能充分護眼?選購時又應仔細分辨哪些標示?讀畢本文,輕鬆掌握要訣。
文/蕭弘清(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擺脫視茫茫 老花鏡片配戴攻略
前言:無論年輕時視力多良好,步入40歲,老花眼早晚會來報到,無人能避!現在光學鏡片的技術不斷精進,單焦、多焦鏡片,以至多焦隱形眼鏡等都可以解決老花的問題。不同的產品各有其適用對象及特性,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鏡片?由專業驗光師(Optometrist)為大家解說。消費者配鏡時也務必把個人的用眼習慣、希望得到的視覺品質告知驗光師,充分溝通,驗光師才能針對所需提供專業建議。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因科技時代而生的眼睛保險:給消費者的建議
前言:長者隨著年齡增長,眼睛逐漸退化而有疾病風險。此外,大多數人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3C產品,但長時間使用3C產品恐導致眼睛退化速度加快,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眼疾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保險業者因而推出了針對眼睛的保單,形式各有不同,本文除說明其中差別、選擇保險的考量因素,也提醒潛在的理賠糾紛,助消費者做出適宜決定。
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專任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論壇
從指示用藥價格的調查談政策決定的兩難
前言:主管機關如認為不宜將指示藥品全部移出健保給付範圍(如兒童用藥、特殊族群病患用藥、臨床用藥必需、公共衛生政策用藥必需),不宜由民眾至地方藥局自行購買服用,仍需由醫師診斷、開藥,較能維護兒童、特殊族群病患健康權益,則應積極迅速修法,並送經立法機關審議通過,以免違反法遵的情形,繼續存在。
文/吳榮達(消基會董事長、執業律師)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申訴台上
國外訂房環境不如預期 保留證據以利處理
前言:消費者若遇訂房環境髒亂等情況,建議立即聯絡業者,並拍照存證,而與業者協商的過程,也建議消費者留存紀錄,以防業者事後不願或未依溝通結果賠償,後續可作為申訴處理之證明。
文/林大偉(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
熱門話題
福島五縣食品全面開放 食品安全討論
前言:衛生福利部7月23日預告修正「停止輸入查驗之日本食品品項別及其生產製造地區」及「輸入日本特定食品應檢附輻射檢測證明向查驗機關申請查驗」兩草案,在60天的預告期間內蒐集各界意見。此次預告修正,對食品安全影響層面如何?是否有健康方面的隱憂?
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石墨烯紡織品正夯 真無所不能?!
前言:標榜添加石墨烯的產品應用於各領域,成為近幾年廣受熱議的話題。究竟石墨烯材料的原理特性、實際效果為何?有關製程疑慮及仍待確認之宣稱,消費者怎麼分辨?本文進一步說明。
文/羅 素(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從禁藥爭議到臨床實踐的「靜脈雷射」
前言:我國職籃選手林書豪因足底筋膜炎而進行靜脈雷射,後續引發熱議。透過醫師說明,讓讀者初步認識靜脈雷射為何違反運動禁藥規範?若在醫療領域,該如何應用?治療對象又有哪些限制?
文/連偉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復健學科臨床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嘉成高齡醫學研究中心執行秘書、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黃凱琪(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教學中心不分科住院醫師)
消費生活
環保冰塊 兼具保冷與永續
前言:您知道冰塊也能「環保」嗎?尤其與一般冰塊不同的是,可以減少水資源浪費、避免微生物污染。文章從材質選擇說明到使用方式,我們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文/陳玟伶(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食品安全中心組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滴魚精揭祕 營養補給知多少?
前言:在大眾對滴雞精都耳熟能詳後,市場又推出滴魚精產品,企圖攻占消費者的荷包。本文介紹滴魚精的製程、功效及營養價值,在攝取上應多留意的族群、選購和飲用要點等,消費者購買前應先了解相關產品是否適合己用。
文、圖/陳姿吟(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從餐桌到垃圾桶 剩食的反思與行動
前言:保存不當、消費過剩的食物,最終時常淪為廚餘,不僅增加環境負擔,更加劇全球糧食資源的分配不均。生在地球村的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食物的真正價值,並付諸行動?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消費柯南
2024黃魚、午魚及鱸魚 動物用藥殘留調查測試
前言:吃魚能增進身體健康,但不小心吃進含有動物用藥的魚類,恐將危害健康,引起食安疑慮。黃魚、午魚及鱸魚是市面上常見的水產,為了解其中動物用藥殘留狀況,本次共採樣25件進行調查測試,結果2件分別檢出非核准使用於水產之「恩氟喹啉羧酸(enrofloxacin,殺菌劑)」、「磺胺甲基噁唑(sulfamethoxazole,抗生素)」,是否合於規範,有待主管機關認定。
文/檢驗部
樣品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ixabay
急診科普
人助自助──我的家人被送到急診前,我可以先做什麼
前言:日常生活中難免有身體不適的時候,當出現頭痛、頭暈、胸痛、呼吸困難或喘、腹痛、發燒,可等待症狀自行緩解還是應立刻就醫?若需要送急診,在救護車到來前,先採取哪些措施?
文/陳世英醫師(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10月號
外傷民眾到院前的基本認識
前言: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創傷。了解可先自行照護再到醫院就診的外傷種類、護理方法,以及高風險個案的處置要點,才能在面臨創傷時不手忙腳亂,迅速判斷嚴重緊急程度,讓創傷得到適宜的醫療。
文/賴慶元(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重症部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健保專欄
居家醫療照護2.0 實現「在地老化」目標
文字整理/出版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更多
2024年9月號521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AI人工智慧與消費權益 前言:本文探究AI如何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並從各個面向分析對民眾的影響,以及未來如何應對。提升相關知識,不僅能保持競爭力,更能捍衛自身權益。 文/洪惠陽(消基會南區分事務所前董事暨前主委)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9月號 封面故事 樂齡族的安居指南 前言:高齡化社會來襲,讓我國開始面臨諸多長者居住問題。本文探討現今長者的居住狀況、困境及因應解方;而若自身能力許可,也有不同的安居方式供選擇,為人生的黃金歲月增添一抹色彩! 文/陳明遠(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樂齡族輕鬆動 打造強健體魄 前言:人體就像機器,用久了必然折舊!尤其踏入中高齡,痠痛、無力、走路會喘等問題漸漸浮現!本文告訴您可從哪些項目著手?而在不同地方運動,選擇合適的指導員也十分重要。想成為健身達人,就從現在開始!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樂齡課程 活到老學到老 前言:享有豐富的晚年生活已成重要課題,其中又以「樂齡課程」最受青睞。若有興趣,如何得知報名資訊?又須做足哪些準備?了解相關內容,讓日常保有熱情與動力!文/劉采菁(崑山科技大學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講師、有限責任銀髮教學服務合作社理事主席)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9月號 樂齡旅遊輕鬆GO 前言:退休或晚年將至的人士,終於有時間好好放鬆、享受旅行,而首要條件莫過於健康安全無憂!本文提供實用的建議,也提醒要多留意自身狀況,才能盡情體驗每個精彩旅程!文/劉靜慧(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教育委員、崑山科技大學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台南市餐旅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領隊人員執業外語領隊)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小蝦米戰勝大鯨魚 美消費者獲房仲業者鉅額賠償 前言:由於不滿高額佣金及市場壟斷,美國賣屋消費者近年來發起諸多集體訴訟。「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於2024年3月15日最終選擇和解,並支付高額賠償金,象徵對房仲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的顛覆與改變。 文/張欣民(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9月號 申訴台上 商品特價標示錯置 差價退不退? 前言:透過本篇案例,除了提醒店家理應注意標價是否與架上商品相符,另一方面,消費者若有發現價格錯誤,也應避免購買,減少後續不必要的消費糾紛。 文/陳秀峯(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熱門話題 地動天不搖 房屋的抗震學 前言:當地牛翻身時,建築物如何化身為「超級英雄」?本文帶您了解臺灣常採用的制震與隔震設計,也揭露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築抗震祕密,讓建築物在地震中依然穩如泰山,一起來看看這些抗震奇招如何保護我們的安全吧!文/林祺錦(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房屋保險,守護家園 火險與地震險規劃方針 前言:因臺灣地狹人稠又處於地震帶上,故為自宅規劃合適的保險如火險、地震險,方能獲得更加充分的保障。不過在投保之前,需要納入考量的因素及注意事項有哪些?提醒讀者,房屋的定期檢查與維護也不能輕忽! 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教授)圖片來源/Pixabay 軟裝設計正夯 自己動手不求人前言:近期「軟裝設計」蔚為風潮,許多民眾熱衷於DIY家居。本文帶讀者認識軟裝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實用技巧,讓家中煥然一新。文/楊松裕(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建築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防災必看!緊急避難包儲備攻略前言:2024年4月3日清晨花蓮芮氏規模7.2 極淺層地震及賡續連日的餘震,讓避難包、防災包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提醒民眾,平時就應多加了解並做好準備。避難防災包中,究竟該預備哪些用品?儲存的糧食怎麼選擇、多久需要檢查更新?備妥1人1包,安全更安心!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急診科普 聞毒色變 如何避險與急救法則 前言:生活中我們可能遇上各式各樣的中毒,舉凡從食物、環境、氣體及被蛇蟲叮咬等狀況;了解及預防相關事宜,才能在遭遇時從容應對。文/蘇昱彰(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毒物科主任、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生活 3C產品汰舊換新 擔心資料外洩怎麼辦? 前言:無論想跟風購買最新型號或舊機不堪使用需要汰換,3C產品不時去舊換新,已是平常;但新舊機替換時,有無個資外洩疑慮?在日常使用上,留意哪些狀況以減少資安風險?舊機又怎麼處理呢?文/潘忠宏(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租屋問題多,律師來解答 前言:據統計,臺灣租屋人口可能已突破300萬,約占全臺人口的八分之一,租房的權益保護必須重視。本文收集常見租屋糾紛,說明租屋族若遇到該情況的處理方法及相關法律依據;進一步也對改善租屋問題提供建議,期望租屋市場更加健全,人人住得安心。文/涂予彣(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舒壓小物使用停看聽 「筋膜槍」抽驗結果 前言:現代人因長時間工作及使用3C產品常感肌肉緊繃,筋膜槍成為舒緩痠痛的熱門選擇;故本次進行市售筋膜槍的抽驗,提供檢驗結果及選購建議予消費者參考。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企劃部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點我訂閱!2024年8月號520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淺談臺灣藥食同源產品的現狀 前言:藥食同源是在中醫領域經常聽到的名詞,但許多民眾未必足夠了解其內涵。本文說明藥食兩用原料的相關規定、現存問題,及使用在食療保健時的注意事項,以確保自身健康安全。 文、圖/李威著(消費者報導雜誌副社長、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委員)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8月號 封面故事 訂房「不踩雷」指南 前言:出遊前,預訂住宿有不少考量因素,類型多樣如飯店、旅館、民宿、Villa、膠囊等各有擁護者,且現在許多人會參考社群媒體或相關平臺的推薦,建議交叉比對評論以減少踩雷可能,訂房後也再確認並小心付款詐騙!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參與自組旅遊團 小心暗藏風險! 前言:自組旅遊團通常因為缺乏正式契約,導致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難以得到應有的保障。透過本文,您將獲得實用的建議;了解相關法律規定,以確保在參與這類活動時能夠維護自身權益,享受一段安心愉快的旅程! 文/劉安桓(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8月號 旅遊噩夢發生後,消費者如何保障權益? 前言:旅遊糾紛時有所聞,有些是勉強能忍受的疏失,但有些卻會嚴重影響遊程、敗興而返;本文將從臺灣旅客在越南富國島遭丟包案例出發,探討消費者後續可如何求償及保護自己的權利。 文/沈聖瀚(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觀光工廠、休閒農場多元 行前安全須知 前言:暑假期間,許多家長會考慮讓孩子們到觀光工廠或休閒農場放放電,還有部分農場結合動物展演及互動來吸引大人小孩;提醒您,行前留意相關規定及至網站查詢合格業者名單,遊憩安全更有保障! 文/王志宏(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暨遊憩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適逢國人出國旺季,旅遊消費多加留意 前言:出國旺季期間,為減少旅遊消費爭議,消費者除慎選有信譽的旅行業者外,建議要仔細閱讀旅遊契約條款,並參照《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若不幸遇到消費糾紛,也可向業者、消費者保護團體或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不要輕忽自己的權益! 文/周逸濱(消基會副秘書長、執業律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8月號 申訴台上 護照過期未能順利登機 重新購票之差價能否求償? 前言:我國國民出國時備妥有效護照為公法上的義務,航空公司人員查驗乘客護照,並無發現其是否已過期失效之責任,民眾出國前應多加留意,免得影響了遊程與心情。 文/彭若鈞(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叫車平臺常見問題與如何自保:最後一哩路的選擇 前言:從傳統電話到手機一點即達的叫車方式,讓人們在城市間移動更加便捷;然而其背後仍有諸多挑戰。本文解析國內外叫車平臺的計費方式及安全措施,幫助您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能夠捍衛自身權益。 文/廖俊雄(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交通委員、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暨電信管理研究所教授)、黃韋翰(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生)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避免熱傷害 中醫藥有妙用! 前言:夏日熱浪來襲,更應提高警覺,適時補水並避免熱傷害。熱傷害分為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熱中暑等,各有什麼症狀及處置方式?提供中醫藥治療複方,有助於清熱解暑! 文/陳冠佐(義大癌治療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碳稅來襲!是地球救星還是錢包殺手? 前言:英國脫歐後的碳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碳焦慮;而歐盟也啟動碳邊境調整關稅數據庫,碳費、碳稅和碳交易因此成為熱門話題。本文以簡明方式解釋這些名詞的意義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幫助讀者理解並應對碳排放變革。 文/黃建岡(中華民國驗證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國際人員驗證協會﹝International Personnel Certification Association,IPC﹞理事)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手麻腳麻 不可輕忽! 前言:你曾有維持一個姿勢過久而產生手麻、腳麻的經驗嗎?雖然大多來得快、去得快,但若頻繁發作,恐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本文帶讀者了解不同症狀,應尋求醫師找出原因及治療方式,避免病情加重,影響健康。 文/關尚勇(消基會醫療委員會委員、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特約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客運砍班次 地方及偏鄉交通 通不通? 前言:近年來,國道客運屢傳因不堪虧損而裁撤路線,或只能依賴政府補助勉強經營;而地方及偏鄉公共運輸,也有不少要面對的挑戰,究竟政府、業者、民眾應如何因應及共同合作,才能實現「行的正義」,保障權益?本文一一分析說明。 文/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消費柯南 2024生鮮鮪魚及魚罐頭調查測試 前言:生魚片為許多民眾所喜愛,而魚罐頭也常見於料理使用;因此,本次針對生鮮魚肉及魚罐頭進行重金屬(汞、鉛、鎘)檢測,也進行品種定性及揮發性鹽基態氮含量(水產品新鮮度指標)測試,作為消費者選購前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照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急診科普 後新冠疫情時代的兒童急性感染症照護與就醫溝通 前言:經後疫情時代及全球人口流動頻繁等因素,傳染病的流行趨勢與傳播模式有所改變;在兒童的急性感染症照護方面,更是令家長憂心忡忡,本文說明相關感染源、常見病徵與處置方式,以及照顧者帶兒童就醫時的溝通重點,以利醫護人員正確決策。 文/林秋梅(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輔仁大學醫學系)、紀志賢(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成功大學醫學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2024年7月號519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感冒藥及退燒藥的用藥須知 前言:民眾感冒時,在不甚了解藥效和成分下,可能會同時服用感冒藥或退燒藥,會不會有健康疑慮?若至藥局購買成藥,藥品的常見成分、購買及服用注意事項,不可不知,也建議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專業知識。 文/黃芬民藥師(高雄市鼓山區弘興藥局)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7月號 封面故事 吃冰消暑 如何安心? 前言:炎熱夏季中,透過吃冰來消暑,真是清涼!但太常吃冰對身體是否有不良影響?會不會容易誘發疾病?在不知不覺中是否攝取過多的糖分和熱量?冰品保存不當有哪些食安問題?從溫度、熱量、添加物、感染四面向切入來談。 文/陳全裕(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委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出版部提供 健康與美味的選擇 飲料食品中的甜味劑vs糖 前言:甜味帶給人心撫慰的效果,許多人愛吃甜食、喝手搖飲,藉以抒壓。但糖吃過量恐會加速老化,造成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在減糖的呼聲下,添加甜味劑(代糖)的食品及飲料成為焦點,不僅能保有甜味,也號稱低熱量。關於這些食物,有哪些必備常識、如何選擇?謹慎吃糖,掃除負擔。 文/劉琳君(營養師) 圖片來源/Pexels 各種乳製品 傻傻分不清? 前言:家有發育期的孩童、青少年,或想透過喝牛奶來攝取營養的族群,乳製品是常購商品;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沁涼的鮮乳更是許多人冰箱裡必備的飲品。面對市售各種乳製品名稱,包括鮮乳、牛乳、長效鮮乳、保久乳、調味乳、滅菌乳……,往往讓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挑選,本文為您解惑,提供辨識說明。 文/陳明汝(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特聘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7月號 USB充電電風扇 只要涼快不要傷害 前言:烈日下汗流浹背,手搖紙扇搧風納涼的年代已過去!取而代之是隨身型的迷你電風扇,幾乎成為大眾夏日外出的必備小物。女士們脖子上掛一個,秀髮微揚,走路有風,很瀟灑!嬰兒車上夾一個,即時為小寶貝送來涼風。 要提醒的是,USB充電小風扇都是貼身使用,而且涉及充電電池部分,在產品的安全性及使用守則方面絕對不能輕忽,享受涼快之餘也要安全至上。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從花蓮強震看預售屋交易風險 前言:2024年4月3日花蓮強震不但造成花蓮多處房屋毀損倒塌,也衝擊不動產交易市場,例如:部分買家延緩或取消購屋計畫;部分屋主擔心房價長期續跌,出現房東逼租客退租以拋售房屋的現象;亦傳出花蓮銷售預售屋的知名建商,在地震後將消費者購屋款捲款潛逃,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可以說花蓮地震震出不少不動產交易的問題,也凸顯了現行預售屋交易制度風險與缺失。 文/許宏宇(消費者報導雜誌社長、執業律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7月號 申訴台上 演唱會取消 紀念門票要付郵寄費取回? 前言:購買特製紀念票卡的演唱會門票,支付了行政處理費並選擇現場取票,結果臨近開演日前,主辦單位無故取消演唱會。消費者可要求主辦單位支付運費寄出紀念票卡嗎?還是只能維持原本選擇現場領取?適用法條為何?看看律師怎麼說。 文/余宗鳴(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食食」注意!如何預防食品中毒? 前言:近期傳出的食安事件造成人心惶惶,尤其現代生活忙碌,無論是外食習慣或保存方式等,都容易忽略食物的新鮮度。文章簡述中毒症狀、原因與自保原則,另也列出常見食品的病因物質,提供讀者參考;並呼籲政府與主管機關未來應加強改善。 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邦克列酸知多少? 前言:食安風波不斷延燒,近期較嚴重的莫過於寶林茶室的邦克列酸中毒事件,加上國內未曾發生過相關事件,引起多方關注。本文簡述事件來龍去脈,並就現有的文獻資料,說明邦克列酸的大小事、對人體的危害,也盼未來能加強把關食安問題。 文/陳容甄(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食品委員、國立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消費生活 守護毛孩健康!寵物食品的營養價值與安全 前言:日前傳出某飼料疑似造成貓咪低血鉀問題的事件,寵物食品的營養及安全再次引起注意。乾飼料、罐頭(濕食)、凍乾等的營養價值有何區別、食用及保存建議?飼主選購時要注意哪些標示及是否有認證可提高保障?寵物食用後出現哪些症狀建議停用及就醫檢查? 文/王恬中(韓國營養專業獸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網購取貨問題多 怎麼解? 前言:網購下單方便快速,已是民眾習以為常的消費方式;但也因此衍生出許多問題,如一頁式廣告詐騙、幽靈包裹詐騙,或買家取錯貨、棄單不取貨等,後續如何處理?一同來了解。 文/范翔智(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健保專欄 健保加速新藥收載 擴大對病友照顧 前言:近年來隨著藥品研發技術日新月異,各類新藥(例如癌症新藥)紛紛上市,讓眾多病患引頸期待。為了讓國內新藥使用能與國際同步,中央健康保險署致力於加速新藥收載審查或擴增給付範圍之申請,提供國人愈加完善、先進的醫療照顧,滿足病人用藥需求及確保病人治療權益。 文字整理/出版部 資料來源、圖片提供/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柯南 注意重金屬!2024嬰幼兒可食米類製品調查測試 前言:有鑑於市面上有許多以米類為成分的嬰幼兒可食軟質食品,為嬰幼兒日常食用的副食品。本會2020年曾經檢出嬰幼兒米餅含重金屬鎘,引發父母的擔憂,為了持續追蹤重金屬含量的情形,本次共採樣40件樣品,進行重金屬鉛、鎘、砷及汞的含量調查測試,結果提供給消費者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照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急診科普 急診不是萬能鑰匙!急診使用指南 前言:當身體發生緊急的不適時,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急診」去治療。不過,您是否了解急診的醫療項目?其檢傷分類的判斷準則?要如何才能縮短等待的時間?惟有大眾都增進對急診的了解,才能讓醫療資源被運用在最迫切需要的患者身上。 文/徐祥清(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急診學科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訂閱!2024年6月號518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真假難分的AI詐騙 前言:雖然AI工具的發展讓生活愈來愈便利,但也導致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本文帶您了解常見的AI詐騙方式,並提醒讀者應適時提高警覺及增加相關素養,以免受騙上當。 文/林日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暨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6月號 封面故事 裝修前必看!設計公司、統包廠商、自行發包如何選? 前言:無論新屋或中古屋,室內裝修是一大學問。本文分析三種不同裝修模式的優缺點,仔細思量,讓您一步步打造完美的家! 文、圖/丁 盛(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承品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建材小知識:地板材質眉角多 前言:在裝潢時鋪設不同地板,就能改變空間的氛圍。本文細說如何從地板的價格、特色及施工方式等方面來選擇,也提醒屋主須留意「甲醛」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了解需求,完成理想與夢想兼具的好宅! 文/黃乙方(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裝潢前後 當心蟲害 前言:滿心期待裝潢翻新,卻因為臺灣天氣濕熱,容易產生「蟲蟲危機」著實令人傷腦筋!本文列舉常出沒的害蟲、原因,並提供解決之道,以免愈來愈嚴重,導致更難收拾。 文、圖/王凱淞博士(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衛生保健委員、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圖片來源/Pexels 慎防「裝潢蟑螂」,不當冤大頭! 前言:裝潢房子是人生大事,從設計到施工要耗費不少荷包和心力,若遇到「裝潢蟑螂」,真的會欲哭無淚!本文闡述裝潢糾紛的類型,及屋主們該如何注意參差不齊的裝潢公司,最後提醒讀者自保或解決管道,慎選業者,為自己打造安心居住的家。 文/連世昌(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暨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電信服務不停更換世代,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前言:今(2024)年6月30日,3G行動通訊要終止服務,本文說明要關閉的原因及電信服務在未來的發展,讓讀者了解。 文/鄧惟中(消基會執行董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6月號 申訴台上 託運機車遇車行搬遷 業者司機竟自行簽收! 前言:消費者與機車託運業者簽訂「運送物品」契約,結果遇車行搬遷、也未獲通知已送到,責任應歸屬誰?業者可向消費者收取運費嗎?透過本文解析,帶您了解相關規範。 文/林大偉(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 熱門話題 無卡分期真輕鬆?小心誤入陷阱中! 前言:現今的付款方式隨著時代改變逐漸多樣化,其中您知道什麼是無卡分期嗎?它為何會引起諸多消費爭議及詐騙事件?了解應有的知識與觀念,才能避免權益受損。 文/廖志峰(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圖片來源/Pexels 電信業者3G網路關閉之用戶權益保障措施 前言:電信業者將於2024年6月底關閉3G網路,本文提醒民眾應注意事項,以免通訊權益受損。 文/周佑霖(電信消費爭議處理中心主任委員)圖片來源/Pixabay、出版部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6月號 小心吃辣! 前言:愛吃辣的人在飲食上可能無辣不歡,菜餚常常加辣或追求更高辣度的挑戰。吃辣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吃太辣對身體有哪些影響,以及應如何處理? 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消費柯南 2024草莓即食品調查測試 約9成檢出農藥殘留 前言:草莓經過水洗後較易腐爛、發霉,然市面上的草莓相關即食品,放置多天仍呈現新鮮狀態,讓消費者產生了是否經過清洗之疑慮。本次共採17件樣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結果16件檢出6~17項農藥殘留,其中有2件檢出不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另與2022年的鮮草莓檢驗結果比較危險指數,供消費者參考。 文/檢驗部樣品照拍攝/出版部、中區分事務所、雲嘉南分事務所、南區分事務所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天旋地轉好痛苦!淺談梅尼爾氏症 前言:你曾有暈眩、噁心想吐的不適感嗎?小心有可能是「梅尼爾氏症」找上門!本文帶您初步認識此疾病,包括原因、臨床症狀與預防之道,盼未來能有更多病理的經驗積累,協助患者康復。 文/林奎佑(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苦茶油──高油酸油脂 你需要知道的好處 前言:苦茶油好在哪裡?大果、小果苦茶油相同嗎?茶籽油又是什麼?我們如何選擇呢?透過本文,希望大家不再疑惑,可以好好選購、享用好油。 文、圖/李雅琳(農業部農業試驗所遺傳資源及生物技術組研究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忙碌中也要顧健康:女性及婦科癌症檢查 前言:健康是燦爛人生的基石,工作、家庭、生活瑣事多頭燒的婦女朋友們,切勿輕忽對自身健康的照顧,本文介紹婦女癌症的警訊及篩檢,提醒時刻關注健康,掌握診斷及治療的黃金時機! 文/楊思婷(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王鵬惠(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教授、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婦癌基金會董事長)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小物知識 房屋稅迷思Q&A 前言:本文簡述徵收房屋稅的重要性,並就現有的迷思加以釐清,若未來有更好的稅收制度,將實現良好的社會發展。 文/孫振義(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政大社科院永續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2024年5月號517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滋補強身 燕窩傳奇——挑選燕窩有撇步 前言:燕窩貴為歷史久遠的養生珍品,市售價格高昂、名稱多樣,本文將說明其定義與分類;而燕窩的功效有哪些?該如何鑑別燕窩的真、偽、優、劣?全都報您知! 文、圖/林源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5月號 消費論壇 上善若水之中醫養生 前言: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養生之道,不同的學派著重要點不同,各具所長;近幾年全球開始重視中醫及傳統醫學,臺灣的中醫在與西醫併行的醫療體系中,也取得良好成效。 文/胡峰賓(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執業律師、臺灣大學法律所博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班、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碩士、法國Aix-Marseille大學法律碩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5月號 養生有道 夏季養生 順應四時 延年益壽 前言:中醫認為養生需順應四時節氣、自然變化,而夏季養生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農曆4、5月,此時氣候炎熱,易大汗淋漓,恐影響心臟機能,故以養心為主;第二階段為農曆6月,因濕熱多雨,易影響脾胃功能,故以養脾健胃為主。 文、圖/詹永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5月號 淺談《內經》論養生——以養神為重 前言:《黃帝內經》是中醫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強調人體的氣血運行與心神相互影響,故「養神」實為養生之重;通過調節內外,達到自我與環境的平衡,以祛病強身、常保康健。 文/蔡三郎(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召集人、台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理事長) 圖片來源/Pexels 活得好,健康無憂:中醫傳統觀念下的養生之道 前言:提供中醫觀點的養生保健方法,由多個面向來實踐及培養,達到身心平衡、健康無憂! 文/何紹彰(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台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常務監事、中西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從系統疾病認識中醫養生保健 前言:本文以各分科系統疾病為主軸,說明中醫五臟養生保健概念,順應四時節氣、注重內外平衡,可達強身益壽之效。 文/吳美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林幼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林亭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診斷科)、廖元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陳沛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林詩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診斷科)、黃升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滋補強身 生津止渴,護肝防癌 話青梅 前言:梅子酸爽可口,市售許多相關產品如烏梅湯、脆梅、話梅、梅酒……。梅子富含有機酸類,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護肝防癌等功能,謹記食用宜忌,有益身體健康。 文/李耿誠(耿誠中醫診所院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醫衛教 現代中醫如何治病? 前言:時代進步下,現代中醫在病情診斷、知識學習等方面與傳統上有哪些不同?而除了慢性疾病改善外,中醫亦能有效治療急症症狀,並可彌補西醫治療之不足。 文/陳潮宗(副教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醫衛教大補帖:中醫藥安全諮詢服務計畫 前言:本文介紹中醫藥安全諮詢服務計畫的緣起及中醫藥安全諮詢服務平台網站使用說明,提供讀者參考。 文/陳博淵(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專科保健 健脾益胃,常保康健! 前言:中醫脾胃觀泛指為現代醫學中消化系統概念,而其實消化道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本文將闡述中醫在脾、胃、腸的保健觀點及養生守則,一同來了解! 文/陳光偉(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糖尿病的中醫觀點與因應 前言:自中醫角度而言,糖尿病症狀亦可稱為「消渴」,需要長期調理與持續控制,以降低導致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文/蘇守毅(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執行長) 圖片來源/Pexels 永保腎安──中醫對腎臟病的保健與治療 前言:本文從中醫面向帶讀者了解慢性腎臟病患者如何減緩症狀,並提供不同階段的治療法則,包括食療、處方濃縮中藥及飲食建議;應將「預防勝於治療」觀念落實於生活中,重視早期慢性腎臟病防治,才是良好的顧腎之道。 文/陳俊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直咳都不會好,怎麼辦?中醫治咳的重點與保養 前言:咳嗽本身並非疾病,而是症狀的表現,找到咳嗽的原因才能將其根治。中醫治咳主要分為外感與內傷,也說明自中醫角度出發,如何進行咳嗽的預防保健。 文/林經偉(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主任)、何宗融(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中醫部副院長)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養心安神治不寐 中醫助您有好眠 前言:失眠為現代人常見文明病之一。中醫治療根據個人體質與症狀進行不同證型的診斷,並通過中藥、食療藥膳及穴位針灸、按摩等方式,來緩解睡眠障礙的困擾。 文/吳炫璋(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部長兼中醫婦科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 人體最要排的毒是「濕氣」~改善水腫體質! 前言:身體內濕氣重竟然容易水腫?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水腫體質?中醫認為水腫病主要與肺、脾、腎相關,也需注意可能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可通過藥膳茶飲及穴位按摩改善體質,讓您不再煩惱! 文/陳建輝(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馨(澄觀中醫診所副院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失智防治 預防失智症的中醫解方 前言:中醫學上認為失智症的病因主要源於七情失調,本文進一步說明其病理學說及臨床出現症狀等,並提供中醫的湯藥治療方法與預防建議。 文/陳旺全(國際東洋醫學會總會長、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講座教授、日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聰明用藥跟飲食,顧腦防失智! 前言:正確使用中藥有助於減緩腦部退化、維護大腦功能,但需注意,未經諮詢專業醫師或依醫囑指導,自行濫用中藥反而可能會對腦部和身體產生傷害,以及增加罹患失智的風險,不可不慎。 文/林舜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癌症照護 癌症預防與治療:中醫藥扶正之道 前言:對於接受癌症相關治療的患者,中醫藥的應用主要在減輕副作用、恢復體力;以西醫療程結合中醫調理,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及降低復發風險。 文/許中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暨中醫學系教授、財團法人臺東縣私立芸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西醫照護:癌症防治 前言:本文自中醫觀點說明癌症發生的原因及預防保健方法;癌症病人在接受西醫常規治療時,若配合中藥、針灸等中醫整合調理,能獲得更好的照護品質。 文/李以荍(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台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秘書長) 圖片來源/Pexels 中醫抗癌飲食~讓您吃得更健康 前言:癌症治療可能會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而癌症的惡病質及厭食症更是營養不良的主因。中醫認為食物與藥物一樣,皆有其不同的性味、效果,依個人體質及病情狀況進行飲食選擇,有助於防治癌症。 文/黃澤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部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 改善過敏 調整體質,擺脫過敏 前言:過敏的不適總是讓人心煩!本文從中醫角度說明哪些因素會引發過敏?而不同特徵的體質又如何透過茶飲及藥膳來調理,提供讀者參考。 文/張廷堅(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長、高雄市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張廷堅中醫診所院長五代中醫傳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認識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影響 前言:在臺灣,不少比例的過敏性鼻炎疾病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轉變為氣喘且併發咳嗽的狀況,不可輕忽。 文/林永農(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6、7屆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過敏性鼻炎的中藥穴敷保健 前言:約有8成的過敏性鼻炎在患者20歲前發生;中醫體質上大致可分為肺熱及虛寒兩種,而針對虛寒體質能使用中藥穴敷療法,有助於緩解相關症狀。 文/蔡明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 圖片來源/Pexels 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治療與調養 前言:現今兒童的過敏性疾病盛行,尤其是過敏性鼻炎、氣喘問題多,如何通過中醫進行治療與保養?一併提供日常生活的預防衛教,讓家長放心! 文/張景堯(消基會監察人、同仁堂中醫診所)、翁子茵(雙連同仁中醫診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打造不生病的體質:中醫調理兒童免疫力 前言:兒童較常見有呼吸道與腸胃道系統問題,透過中西醫共治過敏性疾病,並搭配中醫藥及飲食作息調理,進而平衡免疫力、改善體質。 文/顏宏融(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訂閱!2024年4月號516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消費者站出來!全民參與邁向淨零碳排目標 前言:淨零碳排是當前重要課題,也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交通運輸方面應如何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本文加以說明及提供建議。 文/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4月號 封面故事 孕期關鍵營養與運動前言:孕期中正確的營養攝取和適度的運動攸關母親及胎兒的健康,本文說明必需的營養素、功效、攝取量、飲食原則;也建議孕媽咪諮詢醫師,制定適合的運動計畫,營養和運動並重,度過懷孕這段甜蜜負荷的時光。文/劉琳君(營養師)圖片來源/Pexels 好孕到!常見自費產檢介紹前言:為了確保媽媽及寶寶的健康,懷孕期間除了常規產檢外,還有可自費加做的額外檢查,準爸媽們可依據自身的家族病史、經濟狀況,並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檢查。本文說明染色體檢查、帶因篩檢、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提供讀者參考。文/楊思婷(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王鵬惠(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教授、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婦癌基金會董事長)圖片來源/Pexels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4月號 懷孕的痕跡──了解妊娠紋前言:女性在懷孕期間會面臨許多生理上的變化,妊娠紋可能就是其中一種。妊娠紋是什麼?要如何看待它?有哪些相關研究?一同來了解。文/翁子玉(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圖片來源/Pixabay 呵護肌膚 嬰幼兒洗沐清潔產品選擇前言:嬰幼兒的皮膚嬌嫩,家長對於洗沐清潔產品的使用會特別小心。究竟如何挑選才好?本文說明注意產品標示,選擇溫和的合成清潔劑成分,並避免含有香精及防腐劑的挑選原則。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消費論壇 跟風團購停看聽 前言:由於團購在價格上有吸引力,加上搭配廠商多元化行銷方式,容易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但跟風團購前應審慎注意其中的盲點,切勿為了追求便宜而因小失大。 文/陳雅萍(消基會秘書長、執業律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4月號 申訴台上 國外平臺訂房 留意特殊情況退訂規定前言:國外的訂房網及旅宿業者不受臺灣法律管轄,消費者若發生取消訂房等消費爭議,目前難以對其提出有效申訴。因此,雖然訂房網相當方便,但消費者應先了解其中風險,尤其是關於退訂退費、特殊情況的相關規定,不能不知!文/陳建佑(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淺談「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專法之制定前言:本文提出衛福部資料特定目的外利用之專法制定方向,不僅是重要任務,也是為未來公部門管理所轄資料的重要示範,攸關國民的權益及公共利益。 文/劉玉娟(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司長)圖片來源/Pixabay 行李損毀、延誤、遺失 處理方法前言:出國旅遊,遇上託運的行李延誤、遺失,或行李箱遭到損毀等,依據國際航空法規規定,航空公司有責任承擔有限度的賠償。本文將告訴你,一旦在航程上遇上行李異常狀況當如何處理、旅客的權益有哪些、該注意哪些細節以利申報及索償,以確保旅客的權益。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Pexels 海外刷卡消費須知前言:於海外進行刷卡交易,除刷卡消費手續費外,在選擇以當地貨幣或本國貨幣付款時,由於動態匯率貨幣轉換機制(DCC)可能會影響實際付款金額,另恐有卡刷不過、遭到盜刷、需要刷退等相關消費須知,本文帶您了解。文/張森林(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特聘教授、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圖片來源/Pixabay 餐廳服務費 收不收? 前言:現今許多餐廳收費會加收10%服務費,而關於服務費的收取,時不時引起社會討論。本文彙集一些常見疑問加以說明,並提供多方的思考面向。文/涂予彣(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 個資外洩遭詐騙 消費者力爭 高院判業者及系統建置維護商應賠償前言:消基會於2月17日發布新聞稿,關於消費者因個資外洩遭詐騙上訴至高等法院的判決,因有助於其他消費者爭取權益,故刊登於《消費者報導》雜誌,以資參考。文/消基會圖片來源/Pixabay 小物知識 律師函與存證信函有何不同? 前言:本文將說明律師函與存證信函所代表意涵,例如適用情境、法律效力等;提醒若有收到此類函件,應儘快向專業律師諮詢,以免權益受損。文/陳哲民(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 健保專欄 遠距醫療 醫療照護零距離 前言:因應COVID-19疫情,遠距醫療需求大增,也蔚為趨勢,不僅提供偏遠地區民眾更完善的照護,期許未來與時俱進,為民眾提供更新與完善的醫療服務。文字整理/出版部資料來源、圖片提供/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消費柯南 2023年鴨血攙偽調查測試 約7成鴨血含雞成分前言:大啖麻辣鍋時少不了鴨血,然市場上的「純鴨血」供不應求,大部分會混合其他禽血製作,因此,當消費者看到僅有標示「鴨血」時,是否會產生標示不實及誤導的疑慮?本次於市場、大賣場、專賣店和電商平臺採樣,進行標示與動物成分定性檢驗調查,提供消費者參考。 文/檢驗部樣品照拍攝/檢驗部、出版部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春季養生之道前言:春天萬物萌發、生機盎然,同時也是人體肝氣旺盛的時節,故為調肝理氣的極佳時機;本文將說明日常的保肝訣竅及護肝茶飲、穴位,把握春季好好養肝,讓您全年都身心舒暢!文/艾莉絲(潤中醫診所院長)圖片來源/Pixabay 喉糖 是糖還是藥?前言:喉嚨不適或乾痛時,有些人會購買喉糖來緩解症狀,不過吃喉糖是否也有要留意之處?本文說明喉糖的不同種類、成分、效果,挑選適合自己症狀的喉糖,適量使用,才能達到購買目的,也避免副作用的發生。文/廖偉呈藥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檢驗含蘇丹色素原料之流向業者與影響產品彙整前言:本文整理驗出含有蘇丹紅的相關原料之流向業者與影響產品資訊,供讀者參考。輯/出版部 點我訂閱!2024年3月號515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淺談黃斑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前言: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眼疾之一,本文帶您了解其成因及預防之道,提醒讀者時時自我檢查或諮詢醫師,可避免延誤治療而造成更嚴重的視力問題。 文、圖/賴旗俊醫師(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3月號 封面故事 護手霜 細心呵護雙手肌膚前言:由於疫情,養成勤洗手、噴酒精的習慣,導致手部經常粗糙又乾燥,因此護手霜成為必備的保養小物!本文帶您了解常見的護手霜類型,以及如何選擇適宜的產品。照顧到位,輕鬆擁有纖纖玉手!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圖片來源/Pexels 有效抗老?早C晚A的保養之道?前言:近期常聽到的「早C晚A」,是讓不少女性朋友追求養顏美容、青春永駐的保養法則之一?而皮膚老化的原因又有哪些?透過本文,帶您聰明保養,進而擁有年輕、健康肌膚!文/蕭玉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教授)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每月好夥伴 生理用品大評比前言:女性生理用品的品牌及種類繁多,有外用型、內置型,有拋棄式、重複使用式;解析各種產品特性及優缺點,在不同日子、不同場合、不同需求的情況下,可以有更多選擇及搭配,達到上山下海無障礙,從生理期的局限中解放出來。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補足營養素,少女、熟女不可不知前言:女性身體因生命歷程與荷爾蒙變化,所需的營養素會有些不同。本文帶您了解如何適當攝取營養素?是否要另外吃保健品?盼所有女性隨時維持最佳美麗狀態、元氣滿滿!文/彭巧珍(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食品委員、南臺科技大學高齡福祉服務系副教授)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3月號 消費論壇 悅耳之聲,溝通無礙 前言:本文探討如何保護並維護寶貴的嗓音健康,良好的嗓音健康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也關係到在社交、職場以及日常活動的表現。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和飲食習慣也是維持嗓音健康的重要因素。 文/陳思含(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喉頸外科語言治療師)、侯勝博(消基會執行董事兼財務長、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喉頸外科主任)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3月號 申訴台上 業者未依需求安裝冷氣的後續賠償?前言:冷氣機安裝業者須負《民法》中規定的「承攬人之責任」義務,並遵照消費者需求安裝,若未依指示安裝而發生瑕疵,業者不得以消費者已簽工程確認書而卸責,應由業者負責後續賠償其損害相關費用事宜。文/黃偉琳(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熱門話題 碳權綠生活:消費者參與碳權的新浪潮前言:氣候變遷對人們生活造成巨大的轉變及影響,「淨零排放」成為全球共同的目標。了解關於碳權綠生活的倡議,以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碳減排的行動。文/蘇峻葦博士、林寬鋸特聘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化學系及負碳中心)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彈翻床真好玩!但發生事故時,消費者有保障嗎?前言:新聞報導不時會看到遊玩彈翻床後導致受傷的事件,本文以實際案例分析及探討其安全性,倘若發生事故,消費者可如何求償?業者又須負哪些責任?提醒讀者小心謹慎、遵照安全守則,才能玩得開心、安心!文/沈聖瀚(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肩頸痠痛、圓肩──姿勢不良、久坐的通病前言:上班族長時間久坐工作,若未注意姿勢,可能影響體態及身體健康。本文說明相關症狀;若嚴重時,建議儘速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治療。文、圖/廖慶龍(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委員、醫學博士) 消費柯南 品嚐、送禮要注意!2023年臘腸調查測試前言:臘腸是年節的常備美食及送禮選擇,但其本身為加工食品,如攝取過多,恐影響身體健康。故本次進行市售臘腸的飽和脂肪、鈉及亞硝酸鹽含量調查測試,提供消費者參考。文/檢驗部樣品照拍攝/出版部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自駕旅遊風行 租車保險知多少前言:現今許多民眾於國內外旅遊時,傾向以租車自駕方式來享受旅程。租車保險所含括範圍與保障內容為何?若為共享汽車模式或於國外租車時,應仔細詢問並詳讀租賃契約,以獲得更完善的保障。文/曾鹿鳴(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委員、逢甲大學金融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專任教授)圖片來源/Pixabay 跨境網購 常見問題與提醒前言:本文提醒讀者在跨境網購時應留意的面向,以降低交易後續的風險及問題。文/沈奕瑋(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exels 維護人體健康的盾牌:免疫力前言:您可能聽過「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這類的話,但是免疫力到底是什麼、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擁有強大的免疫力是否總是好事?如果出現失調現象,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本文將為您揭開免疫力的神祕面紗,並分享如何調節以保持身體健康。文/李純瑩(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保全VS.物管前言:公寓大廈的治安管理是消費者在購屋時的考量重點之一,但在實務上,保全人員與物業管理(物管)人員的角色及業務常常區分不清,許多消費者也不了解其中差異,以致產生許多疑慮和漏洞,本文進一步說明。文/張欣民(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小物知識 搭乘大眾運輸 當心違法前言:本文提醒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時應依規定使用合宜票證,倘若不慎誤用或心存僥倖,輕則補繳票價及違約金;重則觸犯刑事責任,應當審慎留意!文/陳昭全(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2024年2月號514期
文章篇目 //本期搶先看// 熱門話題 用愛,送您遠行——談安寧緩和療護 前言:關於「安寧緩和療護」議題,許多讀者可能不了解其中內涵;本文將透過十個面向進一步說明,讓您可以先為「善終」做好準備。 文/林怡吟(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策略長)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2月號 封面故事 謹慎使用電熱毯 冬日暖身又安心 前言:許多家庭都會具備的保暖神器——電熱毯,本文將說明使用的合適溫度與時間、哪些族群較不宜使用、選購建議及安全注意事項等,讓您安心度過溫暖冬季!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2月號 營造泡澡氛圍的寵兒:沐浴球 前言:冬天泡個澡,舒服又療癒,放入五顏六色的沐浴球,不僅充滿趣味更增添氣氛。本文將說明泡澡沐浴球所含成分與原理為何、對健康可能產生哪些影響?還有簡易的DIY作法不藏私,一併告訴您! 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冬季養生新選擇 岩盤浴、汗蒸幕、三溫暖、足浴足湯 前言:冬日濕冷,許多民眾喜好選擇如岩盤浴、汗蒸幕、三溫暖來祛寒,抑或在家中使用足浴足湯養生;各自的進行方式與對人體作用有何不同、哪些族群不宜進行及相關注意事項,本文帶您了解。 文/賴尚志(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委員、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天冷,怎麼吃鍋更健康? 前言:天氣濕冷,火鍋店人潮絡繹不絕,不論在店內享用或選擇購買湯底自行烹煮,留意哪些要點較不易對身體造成負擔?煮食過的湯水究竟能不能喝?蘸醬料、火鍋料、甜點附餐等,小心攝取份量,才能安心吃鍋沒煩惱! 文/陳姿吟(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圖片來源/Pixabay 飲品種類多 冬季暖心推薦 前言:冬日來臨,許多人喜愛沖泡花草茶飲或紅棗茶等日常飲用,不僅暖心,對人體也具一定效果;本文介紹東西方的常見飲品材料與特性、祛寒飲料製作建議,並提醒讀者選購時留意事項,及飲用前需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 文/黃旭怡(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食品委員、南臺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論壇 呵護長者吞嚥,品味健康樂活 前言:隨著歲月增長,吞嚥困難可能成為長者的挑戰。透過適切的理解與預防,可以幫助長者維護吞嚥功能,本文將提供實用資訊及居家運動,教導樂齡族群如何維持吞嚥機能,促進他們的整體福祉。 文/陳思含(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喉頸外科語言治療師)、侯勝博(消基會執行董事兼財務長、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喉頸外科主任) 圖片提供/吞嚥運動 林慧嵐語言治療師 點我看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消費者報導》雜誌2024年2月號 申訴台上 網購行車記錄器 拆封檢查即不能退費? 前言:網購為通訊交易,且行車記錄器不屬於《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規範之解除權例外情形,及依《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第17條,消費者因檢查必要致其收受之商品有變更者,仍可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相關規定,於收到商品後7日內,主張解除契約並請求退款。 文/陳奕仲(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熱門話題 癌友遭拒賠,權益沒保障?商保補健保是病友希望還是絕望? 前言:本文說明現今健保與商保面臨的問題,呼籲主管單位提出改善的作為。 文/滕西華(消基會衛生福利委員會委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角質大揭祕——頭皮屑由何而來? 前言:肌膚的角質層,作為人體與外界的屏障,其主要功能與作用是什麼?頭皮屑是頭皮剝落的角質細胞,造成嚴重頭皮屑的疾病有不同的種類,最常見為脂漏性皮膚炎所引起,了解可能成因及建議治療方式,遠離頭皮屑困擾! 文/蕭玉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教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蛋品食安怎把關?進口雞蛋管控爭議探討 前言:由於禽流感影響,導致我國2023年出現缺蛋、漲價狀況;政府緊急採取專案進口雞蛋,卻發生不少爭議。本文首先帶讀者了解洗選蛋與液蛋的定義,並探討進口雞蛋的相關疑慮與政府未來對策,也提供雞蛋的正確食用觀念,讓讀者吃得更放心。 文/陳明汝(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特聘教授) 圖片來源/Pexels 消費柯南 市售白蘿蔔農藥殘留檢測 18件樣品有5件不合格 前言:臺灣國產蘿蔔種類多元,每年11月至隔年3月為盛產期,夏季需要仰賴進口。蘿蔔不僅有許多相關製品,更是各式湯品的好佐料;白蘿蔔現正當時,故本次於2023年底期間,於六都及南投縣等超市、市場採樣,進行市售白蘿蔔農藥殘留調查測試,提供消費者參考。 文/檢驗部 樣品照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生活 膳食纖維好處多 該怎麼吃? 前言:膳食纖維對人體有許多益處,但調查發現,國人普遍每日攝取量未達到建議量;本文將說明膳食纖維是什麼、哪些食物中含有相關成分,應於日常飲食中多元充分攝取,以促進身體健康! 文/王正方(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 圖片來源/Pexels 了解國內旅遊住宿消費爭議 前言:計畫出遊是一件開心的事,其中預訂住宿是重要環節,為免影響遊興,宜先了解相關爭議及應對方法,本文列舉國內旅遊住宿常見糾紛態樣加以說明,望助確保權益。 文/余宗鳴(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Shutterstock 「微型電動二輪車」上路規定及安全守則 前言:近年來,路上常見電動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等代步工具,前者已正式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兩者差別如何辨識?提醒民眾,應遵守騎乘規範和交通守則;亦提供相關管理建議,呼籲政府需預先規劃,以維護國人用路安全。 文/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