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號491期

2022年3月號491期

文章篇目

 

消費糾紛實例及其法律解說

文/李淑女(消基會中區分事務所主任委員、執業律師)

 

演唱會取消  不退還系統服務費?

前言:售票平臺若受主辦單位委託辦理售票事務,主辦單位取消演唱會事由不可歸責於消費者,除退還票券費用外,售票平臺收取的服務手續費,亦應該退還給消費者。

文/應少凡(消基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新車上路問題多  消費權益怎維護?

前言:購買新車若發生故障屢次維修,有《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之適用及《民法》瑕疵擔保責任相關條文可主張,消費者應充分了解,以確保權益。

文/康文彬(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

  

  

公平數位普惠金融面面觀

前言:2022年世界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的主題為「Fair Digital Finance」,呼應此主題,本文邀請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撰文說明普惠金融的精神及各種指標,數位落差對普惠金融的影響,以及臺灣目前相關發展及建議。

文/廖志峰(消基會金融保險委員會委員、實踐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

     

  

線上演藝的權利探討

前言:COVID-19疫情期間,演藝活動因人數限制及防疫規定,現場演出大受影響。許多活動改以線上方式舉辦,讓消費者仍得以觀賞精彩表演,表演團體也能維持收入。不過,線上演藝單純只改變實體的演出方式而已嗎?關係消費者、演出者、被利用著作哪些權利?本文一一說明。

文/章忠信(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學系助理教授、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委員,著作權法修正諮詢委員會委員,曾任職智慧局簡任督導)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網紅、直播主及YouTuber之薦證廣告與代言責任

前言:行銷廣告由藝人擔任代言人外,網紅、直播主、YouTuber廣告商品及推動團購的方式也蓬勃發展。消費者易受其號召而購買商品,對於其中關係的法律責任,及遇商品瑕疵、廣告不實、傷害健康等消費糾紛,可以主張的法律依據若能有充分了解,有助保障權益。

文/郭俊麟(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讓外表加分的「食用色素」

前言:從吃的食品到喝的飲品,都可能有色素的存在,尤其顏色愈特別、愈鮮豔的更會吸引大眾的目光。期望透過本文,一窺有關色素的大小事!

文/陳炳輝(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建議售價?最優惠價?一篇讀懂價格背後的問題

前言:消費者在購物時,會考量到商品價格、個人偏好、品牌……因素。至於是否可以主張最低價,又或者廣告所說的最低價真的是最低價嗎?消費者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在法律上有相關規定嗎?也是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文/黃子浩(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精油擴香  營造怡人香氛環境?

前言:淡淡幽香令人精神暢快愉悅,太濃郁或香味過於人工,教人嗆鼻兼頭痛!選擇擴香瓶及精油產品,務必留意當中有機溶劑的種類及含量,以及精油的純正度及成分。使用精油進行擴香,要注意擴香方式、精油濃度等,特殊族群如孕婦、慢性病患者及長者應該在諮詢專業芳療師後才使用。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香氛蠟燭安心使用指南

前言:有想過香氛蠟燭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嗎?燃燒現象的確會產生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不過,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室內燃點香氛蠟燭看來並未對人體健康構成影響。消費者在選購及使用時,還是以簡單成分、有限度使用為原則,不要在密閉空間燃點蠟燭,當然還要謹記,切勿留下燃燒中的蠟燭不顧!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香水──找到自己靈魂深處的香,提振自信與好心情

前言:經典名著《香水》裡寫著一段話:「氣味具有比文字、外表、情感或意志更強大的說服力。而這說服力是無法阻擋的,它就像呼吸入肺一樣進入我們、填滿我們、完全的感染我們。它是無可救藥的。」香水就像一個人的第二件衣服,能夠帶領我們走入不同的世界,不分男女。

文/鍾瑩貞(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市售草莓農藥殘留檢測報告

前言:本次採樣臺灣與日本、韓國進口的草莓共12件,進行農藥殘留檢驗,結果6件樣品檢出不可使用於草莓的農藥,臺灣與進口的草莓皆有把關上必須加強之處,檢驗結果提供給消費者參考。

文、樣品照拍攝/消基會檢驗部

圖片來源/Pixabay

  

   

吃出健康 營養成分標示放大鏡

文/林鼎鈞、楊淨伃、曾子庭、張 力、吳翊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甜口又甜心──漫談低升糖指數甜點

前言:市售低升糖指數(GI)甜點訴求適合控制體重者及糖尿病、三高患者,在控制飲食時仍能享受甜食的美味。本文說明製作方式及食用注意事項,適量吃甜,才能減輕身體負擔。

文/蘇家愷(消基會雲嘉南分事務所委員、南臺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訂閱!


您對本會《消費者報導》雜誌有什麼建議?歡迎在此留言。
此處留言版僅提供雜誌讀者回饋建議,不做任何消費問題的解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