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號489期

2022年1月號489期

文章篇目

 

低碳永續家園的困境與挑戰

文/駱尚廉(消基會常務監察人、國立臺灣大學環工所特聘教授、工學院水科技中心主任)

 

使用訂房網站 須留意相關定型化契約

前言:如有訂房服務需求,消費者應詳加留意如預付訂金、取消、未如期入住、預訂須知等相關條款,也建議在預訂時截取螢幕畫面作為佐證,保障自身權益。

文/賴盈志(消基會雲嘉南分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外送平台買民生用品缺漏,如何處理?

前言:當消費者未於外送平台收到完整的訂購商品,可主張《民法》給付延遲的規定維護自身權益;另如認未獲業者公平處理,可在收到商品後7天內退貨或以書面通知賣家解約,無須說明理由及負擔任何費用或款價。

文/梁家瑜(消基會雲嘉南分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科技羽絨≠天然羽絨?

前言:每到氣溫漸低的時刻,就會想起該添購一件保暖的羽絨外套來對抗低溫寒風。在天然羽絨之外,市面亦出現所謂科技羽絨的商品,本文即一一說明其為何物及保暖性、價差的成因,也提醒保養清潔應注意事項。

文/邢文灝(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教授)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安全使用樓梯升降椅 照顧長者更安心

前言:對關節退化、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爬樓梯相當辛苦,居住在公寓、透天厝的長者可能因此少出門。加裝電梯所費不貲,有些人考慮加裝樓梯升降椅來便利行動。樓梯升降椅應如何選擇?本文帶您一探究竟。

文/羅 素(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沐浴好時光──正確使用泡澡劑

前言: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少人會泡澡來放鬆心情、緩解壓力,若此時添加具有特殊香味及色彩繽紛的「泡澡劑」,更能有療癒身心的效果!本文介紹泡澡劑種類及在選購上的要點,並提醒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文/朱槿梵(消基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暨分子生物專業人員)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讓心情不美麗!中醫調理輔助治療躁鬱症

文/李舒晴(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中醫中藥大哉問

文/郭純伶(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家電界的新星:洗碗機

前言:近幾年,洗碗機是許多家庭渴望的家電清單之一,然而,由於價格不便宜,加上使用年限較長,所以在選購上需特別謹慎。透過本文,帶你了解挑選的要點及破解迷思。

文/鍾瑩貞(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exels、Shutterstock

   

  

挑選美麗的瞬間──婚紗攝影風格介紹

前言:結婚乃人生大事,婚紗照對於新人,尤其新娘子來說,意義更是重大,披上婚紗留下幸福倩影,絕對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要拍出心目中的理想婚紗照,專家祕笈只有兩個字:溝通!新人必先了解自己的喜好和要求,以圖片為實例跟攝影師詳細討論,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解,避免成品與個人預期出現落差。

文/李少芬(特約採訪編輯)
圖片來源/Pixabay

  

  

婚紗照著作權與肖像權探討

前言:婚紗工作室、婚紗公司網頁或粉絲專頁,會放上客戶的婚紗照吸引客戶;DM或範本也常以婚紗作品供客戶瀏覽。然其中是否有著作權或肖像權的法律問題?能未經新人同意就隨意使用嗎?透過本文,帶您了解。

文/林洲富(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法官、法學博士)
圖片來源/出版部提供
  

   

婚紗攝影糾紛及相關判決介紹

前言:婚攝公司、個人工作室,甚至到婚攝展等,都是新人挑選拍攝婚紗的選擇,然若未留意,可能讓籌備婚禮的好心情大打折扣!本篇帶您了解常見的婚紗攝影糾紛及相關判決,提醒民眾在事前都須花時間審視定型化契約,做好功課才能避免爭議。

文/沈奕瑋(消基會總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租借婚紗遇疫情如何解?

前言:依「婚紗攝影服務定型化契約範本」規定,如發生「未能提供完整攝影師作品讓消費者挑選」之情形,即為給付遲延之責任,可歸責於業者,消費者得逕行解除契約;但因疫情導致攝影部門暫停,則不可歸責業者,業者雖不負遲延責任,仍應負有提供婚攝服務之義務。
文/陳哲民(消基會總會義務律師、執業律師)
圖片來源/Pixabay

  

   

豬肉產品動物用藥殘留量調查測試

前言:2020年宣布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產品,引起民眾關注。為重視與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本次消基會共採18件豬肉樣品,進行乙型受體素類動物用藥殘留量檢測,結果均未檢出,然6件標示不符合規定。檢測結果提供消費者購買時作為參考。
文/消基會檢驗部
樣品照拍攝/出版部
圖片來源/Pixabay、Shutterstock
  

   

配伍禁忌「藥」注意

前言:吃藥經驗人人有,但建立正確觀念更重要!尤其平時有服藥民眾,更應格外注意飲食習慣。透過文章,讓讀者了解哪些食品或飲品應避免與藥品同時服用。
文/李志恒(消基會衛生福利委員會委員、高雄醫學大學毒理學碩博士學位學程暨藥學系教授、台灣毒物學學會理事長)、馮齡儀(高雄醫學大學毒理學博士、高雄醫學大學秘書處組員)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中藥材與食材之差異 您分得清楚嗎?

前言:「藥食同源」是國人長久存在的養生膳食習慣,可供藥食兩用的中藥材,模糊了藥物與食物的空間,但目前國內中藥材的適法與管理問題,導致消費者混淆中藥材與食材的觀念,每一次購入中藥材都考驗著消費者的辨識能力。
文/杜穎純(中、西醫師、中醫藥品質醫學會副秘書長)
圖片來源/Pixabay

 

點我訂閱!

您對本會《消費者報導》雜誌有什麼建議?歡迎在此留言。
此處留言版僅提供雜誌讀者回饋建議,不做任何消費問題的解答,謝謝您。)